微生物的耐药情况及治疗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微生物的耐药情况及治疗对策

郝李

国药东风茅箭医院检验科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对微生物的耐药进行临床分析,经过实施治疗对策探讨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抗菌药物用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使用药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病菌耐药性均较高,干预后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用抗菌类药进行干预时经过合理的干预途径实施药物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类药的合理利用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关键词:微生物;耐药;治疗对策

抗菌类药在临床上常常为一类抗生素,用于抗感染治疗中,具有抗菌谱广、应用稳定性好等优点,其作用途径主要经抑制细菌基因复制与表达进而抑制对细菌的生长或破坏,达到实现抗菌的目的[1]。目前,随着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因不科学用药,监督不到位等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比例不断增多[2]。因此,本文对抗菌类药物使用进行临床干预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探讨分析有效性,以期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积累更多经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抗菌药物用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于患有消化系统病、呼吸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病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干预,分析其效果。

1.2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措施

合理联用药及合理用抗生素等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及抗生素的限制应用意识不强,从而发生联用药不合理及发生滥用抗生素等现象[3]。依据我院抗菌类药的临床实际应用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方案》中的要求及时制定符合抗菌药在临床中的使用、分发、处方点评等制度,对抗菌药类进行分级管理,在不同科室中需及时定期反馈抗菌药患者使用中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成立专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对不同种类抗菌类药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性进行详细记录。为增强医院内医师、药师的专业水平及操作技术水,可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内部经验交流会等,经过不同的干预手段对其进行抗菌药用药管理,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抗菌药的药学特点;用药前需进行菌检、耐药试验,予以重视避免因过度依赖用药造成不良后果[4]。临床科室医生开的处方需给予合理点评,若遇到问题加入第三方进行讨论判断,并加强医生及药师间的沟通,对其药物本身产生的不良反应做好宣传提前防范,加强用药监测力度。

1.3评价标准

因用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其程度划分级别标准为轻度:对患者损害程度较轻,不需要停药;中度:对患者造成损伤程度较重,影响治疗进程,需中途停药;重度:对患者造成相当严重影响如致畸致残。

1.4统计分析

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所得的结果用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率即(%)表示。组间若P<0.05时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耐药率情况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1及表2。

表1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讨论

随新一代抗菌药的广泛出现,使得抗微生物药应用极为广泛,出现细菌耐药性现象较为严重,多重耐药细菌感染作为医院面临严峻问题之一,常用抗微生物如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其治疗效果不理想[5]。为监测临床常见细菌感染,根据耐药性特征提出常见感染细菌药物治疗对策[6]。细菌的耐药性出现较为复杂,耐药速度将增快,耐药菌种更加广泛出现院外感染多重耐药菌屡屡出现。因此为保持抗生素有效,需更加重视其合理使用性[7]。在使用抗生素时特别注意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及患者用药时机,避免因抗生素滥用引发增加耐药菌株,同时面对严重感染患者,需要做细菌敏感试验,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本文通过实施干预后,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用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及发生耐药性明显降低,表明实施用药干预后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梦芝.临床药师对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干预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3):2045-2046.

[2]林元.儿科抗生素使用与常见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3(4):47-48.

[3]白雪,张荣.儿科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339-339.

[4]任何菊.关于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5):267-267.

[5]冯巍.浅谈儿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17):202-202.

[6]周云芳.非发酵菌的耐药性与临床对策[J].微生物与感染,2013(3):133-137.

[7]孟善丽.浅析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及防治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4):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