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于积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作文在于积累

刘保安

河南桐柏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刘保安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苦奋斗,以提高自己的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缺少积累,没有好的写作方法,对作文望而生畏。也有些同学虽然兼顾了对语文的学习,但不偏重对作文的训练,咬笔杆现象不仅让其受尽搜肠刮肚之苦,让教师也绞尽脑汁。所以,要认识到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基础。热爱生活,积累语言,认真阅读,勤做笔记,多方训练,积累方法,才能使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一、细心观察,注意积累生活语言

作文是生活的写照,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不仅为作文提供素材,更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没有上过一天学的老人说话头头是道,句句在理,妙语生辉。为何?是生活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俗话说:打人莫打脸,揭人莫揭短;树不修,果不收;太阳颜色黄,明日大风狂等话,既通俗易懂,又饱含哲理。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收集生活语言的任务,张斌同学因为平时爱好下棋,便收集到很多关于象棋的生活用语。如:马后炮、过河卒、盘头马、海底捞月等,受到我的好评,从而使他对写作有了兴趣。我还指导他们对收集到的语句进行归类整理,分为歇后语、谚语、格言等。像“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就属于谚语,“顶门栓做牙签—大材小用”就属于歇后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属于格言,这样对积累的生活语言就会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后写作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认真阅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知识才丰富,写起文章才可以左右逢源,仅仅靠多读书还不行,还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细读精思,积累贯通,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鲁迅、冰心等文学大家都曾致信青少年要多读书。我班有个叫李明的同学,酷爱读书,《史记》、四大名著等早已看过,可谓博览群书,他写起作文,时不时来一句“之乎者也”的,听起来总觉得味道很醇厚,像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屈子投江等典故在他的笔下使用得更是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便是阅读积累的益处。

三、勤做笔记,注意积累文学知识

中国的文学知识浩如烟海,所以当遇到一些文学知识时,很有必要去做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读书时做笔记的重要性。一些文学概念如:“建安风骨”,“三曹”,“三苏”,“词家二安”等,课堂上老师介绍时学生要做到认真记录。

此外,平时记一些文学名句,要会引用或化用。化用可不等同于抄袭,我们要认识到化用引用与抄袭的区别。举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诗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不要不好意思化用名人名句,名人尚且如此,学生也可以效仿这种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内蕴。

一次,我让学生进行作文命题训练,内容是一位山区老太太缺乏科技知识,见到科技下乡扶贫工作人员将自己的果树剪枝,竟抱树痛哭。据此进行作文命题,许多同学命的标题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王倩同学命的标题“绕树三匝,有枝可依”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主要就是得益于阅读过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四、多方训练,注意积累写作方法

1.拟定引人入胜的标题

经常听有些同学说,考试作文时仅命题就花费了许多时间,且命的题目不够理想,究竟怎样命题才好呢?我总结了这样一些方法:

(1)借助比喻、夸张、对偶、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拟题

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让心灵张开翅膀》、《宽容是阳光》等都是很好的题目。

(2)化用或借用古诗文入题

谈到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我们可以借用王勃的“天涯若比邻”命题;谈到诚信,我们可以化用贾谊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入题;许多同学喜欢琼瑶的《在水一方》,其题目也是从《诗经》中借用的。

(3)化用历史、文学题材拟题

刘征曾以“庄周买水”为题,写成了一篇寓庄于谐的文章。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来拟题。如《华容道上论关羽》《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等。

(4)短语组合拟题

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拟题的。我们作文也可以进行尝试。如《菊、竹、文化》《挫折、痛苦、人生》。

2.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对文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可以开门见山,点破文意;可以评述现象,引出文意;可以借用诗文,引出文意;可以铺排文采,渲染文意。

作文的结尾也要慎重斟酌,可以首尾呼应,可以画龙点睛,可以出乎意外,可以象征留白。

总之,好的文章就像一道风味独特的地方菜,让人一看就能产生喜爱之感,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考场不慌张。热爱生活,积累语言,认真阅读,勤做笔记,多方训练,积累方法,作文定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