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黄永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黄永超

黄永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中心中学黄永超

化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形势比较严峻,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学科中,与环境保护关系最密切的应该是化学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笔者认为,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每位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他们的环境保护责任感。

例如,沪教版化学教材“开启化学之门”一章中讲到了“白色污染”问题,由此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使学生知道“白色污染”是指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袋、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为“白色污染”。其次,了解我国塑料使用情况,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的国家。1995年全国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量约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量约19万吨。第三,要让学生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还因为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如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起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第四,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解决“白色污染”。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还要对于废弃的塑料进行回收利用,不随意丢弃;加强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的研究和开发,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使用等。

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也是化学的中心环节。学会探究,在研究中学,在学中研究,是当今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通过此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要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不考虑药品的用量,不按照实验报告要求去做,没有节约的意识和习惯,不仅浪费实验药品,还会造成空气和水的污染。

例如,学生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学生如果用高锰酸钾和稀盐酸过多,不仅造成高锰酸钾和石灰石、稀盐酸的浪费,还会造成实验室内的空气受到污染。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余物回收利用,制氢气时将锌粒回收,制二氧化碳时将大理石回收等。若不能回收利用的物废,则应倒在指定的地方,以便清理。不能将反应后的废液、废渣倒入下水管道中,若是酸液会腐蚀管道,污染水源,污染土壤。

再如,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有关酸碱性质的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实验中的酸性及碱性废水是应当中和后再排放的,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水排放酸度为pH=6~9,在倾倒之前,应将其中和到规定的pH后再排放。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有毒物质的实验时,要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实验设计,增加回收、转化、利用有害物质的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有害物质的泄漏。这样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习惯。

三、在化学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课堂虽然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在课外活动中也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化学兴趣小组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可以组织学生测定本地的空气污染指标、测定家乡重要河流河水的卫生指标以及降雨的pH等;组织学生到附近工业园区的工厂调查“工业三废”的处理情况以及工厂的节能减排现状;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学校作讲座,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学生怎样进行正确的环境保护宣传;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塑料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以增强环保教育观念。还要注意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自己的环保使命,

例如,节约使用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不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使用太阳能,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综上所述,生产、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环保意识渗透,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