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挥口试反拨作用,培养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3

浅析发挥口试反拨作用,培养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

苏玉仙刘莉莉

苏玉仙刘莉莉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内容和测试形式的进一步改革。口语考试对高职英语教与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发挥口试反拨效应的积极影响,对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口试反拨作用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作者信息|苏玉仙(1966-),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公共英语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高职英语教学,618000。

刘莉莉: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618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需要大量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已逐步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教育的主阵地。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在实现打好语言基础重要目标的过程中要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现阶段要特别突出听说能力培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应该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和期许。

一、高职大学英语考试增加口试的必要性

英语交际能力可分为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语交际能力。口头交际能力是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沟通能力。当今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离不开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口头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可以说,口头英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们应在高职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真实的口头交际情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

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Hughes1989)。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当考试促进了教与学,这种考试就取得了正面的反拨作用,如果阻碍了教与学,则称之为负面的反拨作用。因此,在教学英语实践中,我们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测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即正面的反拨作用。我国对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年来对测试反拨作用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从近几年对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来看,大多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方面,对其他研究对象的探讨较少,如对校内测试反拨作用研究较少,尤其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更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高职教育在我国是专科层次,起步较晚,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产物,入学门槛较低,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低于普通本科生。近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空前大发展,学生生源构成复杂,文化基础普遍不高,英语基础层次参差不齐。事实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普遍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许多学生单词、句子重音掌握不好,语调不正确,意群和停顿不明显;词汇量小,用词简单,词不达意,语感很差,少数学生根本没有入门,沟通十分困难。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很难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运用到职业岗位的需求之中,也使教学和社会需求脱节。

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短(两年半至三年),大部分高职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课时数被大大削减,如公共英语课程普遍设置为2个学期(约120课时),除去考试与机动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只有100课时左右。面对这样的生源英语基础、英语课程设置现实以及课程培养目标,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及评价模式。口试是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笔者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和2010级非英语专业新生的高考成绩做了初略统计,两个年级学生的高考成绩情况十分相似,及格成绩90分(满分150分)以上的不足20%,80分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60分以下的占三分之一,60-80分段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生源除大部分普通高中毕业生外,高职学生来源还包括中职学校毕业生及近两年实施的单独招生学生(这部分学生提前被单独招生考试被录取后,不参加高考。)这两部分生源约占学院新生的30%。如图所示:

二、高职大学英语增加口试,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在积极改革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同时,改革评价方式是必需的。考试在整个教育系统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因为考试是加强英语教学的工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此同时,测试的反拨作用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Heaton(1988)提出,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测试应当对学习和教育都有正面影响,应当有助于提高学习行为。Hughes(1989)也主张,考试设计要尽可能测试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不要人为地在考试中给学生设置障碍;应有利于产生对学生学习激励的效果。

现代外语教学法认为,语言教学依赖语言实践。实践活动在外语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生“使用”的时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由此可以得出,不管是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还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理论,都强调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因此,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可以通过语言行事的、有目的性的、日常交际行为的语言测试,是比技术性的结构考试更为有用的考试。高职大学英语期末增加口试正是有效地贯彻和实践英语教育与语言测试的理论。

教育部高教司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对高职英语课程评价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改革高职大学英语课程评价系统,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评价上来。因此,高职英语增加口试题型不但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而且顺应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趋势。

三、发挥口试的积极反拨作用,提高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口试,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

英语语感培养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基点。从高职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很低,60%以上未达及格要求。许多学生正是由于中学阶段英语不好才导致高考总成绩较低,无奈才选择就读高职学院。因此,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对英语谈不上英语语感,少数学生甚至没有入英语的门,许多学生对学好英语失去了信心。针对薄弱的英语基础以及非常有限的教学课时数,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当务之急就是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信心,引导他们入门;培养他们对英语语言及英语学习的兴趣。笔者以所在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从2009年开始,大胆尝试英语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重心调整为“以听说为主,阅读为辅”的实用交际英语教学模式。同时,大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期末考试增加了口语考试,突破了笔试一统的传统评价形式。口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5%。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2个学期(一年),共120余课时,十分符合实施交际教学法的条件。而且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学校,大学英语要在全院实施分层教学困难和阻力较大。鉴于以上因素,我们在充分学习和领会高职《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主要精神的基础上,从学生英语基础出发,大胆探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抛弃了应试教育的理念,在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的同时,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突出了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二)通过口试,突出高职英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特点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重视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体现高职教育理论课“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理念,并强调“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实用性教学原则,充分体现英语的实用性特点。因此,我们从2009级起,在全院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学期授课计划中增加听力、口语的训练时间。听、说技能训练时间占到的各单元教学时间的一半,例如:8课时完成一个单元教学,听、说训练课占4课时。口试题型设计突出交际能力测试。口试题由三部分组成:经典段落(美文)背诵(ParagraphRecitation10%)、编小对话(DialogueMaking10%)及英语才艺表演(EnglishTalentShow5%,形式自拟)。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测试,可以较为全面了解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表达等口语技能。口试测试要求在开学初以课程包中的学生手册形式发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教学目标及考试形式。这样不但可敦促学生提早为口试做准备,重视平时听说训练,而且可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三)通过口试,提高语感、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技能

根据外语教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背诵英语文章,可以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语感;还可以排除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强化记忆力。口试具体实施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测试。期末口试的反拨作用体现为:学生不仅应重视英语知识的输入,也必须重视语言的输出。口头表达就是最直接的输出。在平时学习中重视口语练习。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学初,教师就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以课程包的学生手册形式发给学生,使学生对于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考试形式等明确,便于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学习计划。

口试要求:对一学期里所学单元的精读文章的指定经典段落、小短文,进行反复朗读并能背诵;反复模仿与练习所学的交际会话;有意识地收集适合的英语歌曲、故事、笑话、谚语、名言或绕口令等,以准备期末口试。在学生明确英语学习任务及要求后,英语教师则需要思考如何将学生的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平时以各种形式练习说英语,只要大胆开口练习、模仿并展示,就会进步快,与此同时,教师多采用鼓励的评价,使学生尽快感受到英语学习久违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生就更有信心和兴趣学习和坚持学习英语。实践证明,通过口语练习及口试测试,绝大部分学生,甚至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害怕英语课。相反,渐渐地喜欢上了学习英语。事实证明,实施口试后,学生期末成绩大大提高,补考率显著下降。英语课程不再是学院补考率最高的课程之一。

四、结语

高职大学英语期末增加口试不仅符合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目标要求,也正好符合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一年的实际情况。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也促进这些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必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突出以“以听说为主,阅读为辅”的交际英语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交际技能培养。口试形式突破了传统笔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实践证明,通过发挥口试的正面反拨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倒逼学生重视平时口语训练,逐步增强英语语感,促进英语交际技能提高。

诚然,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口试的形式,既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可以让基础低的学生提高课业成绩。因为要完成口试,即使没有基础也没关系,只要平时他们敢于开口朗读、背诵一些段落和短文、模仿简短会话,口试时就可以得到一定基本成绩,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重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并促进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提高英语课程的合格率。弊在于:由于学生基础差别悬殊,英语尚未入门的学生学习进步缓慢,背诵困难较大,完全是死记硬背,对英语语言仍然没什么感觉;而且对话的内容太浅,语感不强,不易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针对口试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积极反拨作用值得更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Hughes,A.TestingforLanguage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2]Heaton,J.B.WritingEnglishLanguageTest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底1版.

[4]洪雪娇.国内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研究分析[J].辽宁行政学学院学报,2009(2).

[5]王惠昭.人为目的语环境与英语学习成效[J].中国外语,2005,5(2),3.

[6]王正元.关于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J].中国外语,2005,3(2),2.

[7]杨云嵋.论西语学习与教学中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J].硅谷,2009(6).

[8]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9]王初明.学相伴用相随[J].中国外语,2009(5).

[10]申巍.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增加口试对口语能力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1).

[11]李丽君.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教育与职业,2005(15).

[12]陈雨菲.英语朗读教学与语感培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高职大学英语引入口语测试提高学习积极性研究”,编号:GZGZ7611-544.

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张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