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1

重性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刘玲

刘玲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人民医院外科8318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症状,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关键词】颅脑损伤器官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23-01

颅脑损伤病人通常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患者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及呼吸困难,因此临床救治经常要采用气管切开手术[1]。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术后心理负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探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23至65岁,平均年龄为43.16±5.73岁,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为25至63岁,平均年龄为45.21±6.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是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发展,对症进行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气管切开有效,手术后对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预防。

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对意识尚未完全丧失以及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交流,在手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进行器官起开手术的方法以及术中配合的重要性。②并发症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在手术后常会出现出血、皮下气肿、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气管切开术后的1至3周部分患者会出现无名动脉破裂出血,出血发生前一般会有以下先兆:一是气管套管与脉搏出现一致搏动,二是在患者气管内发现血性分泌物。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检查患者气管套管周围皮肤情况。③术后感染护理。临床护理要注重术后感染的预防。在手术后进行的各项护理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调查,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率,GCS评分情况[8]。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术后感染率以及术后带管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在手术操作的刺激下,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应激源,由此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动态变化,针对手术产生的应激源,临床护士要注意与患者沟通方式的调整,向患者讲解手术配合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术后知晓程度,缓解患者由于过分担心导致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术后感染是气管切开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针对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在进行护理时要严格执行套管消毒制度,注意保持手术切口敷料的清洁,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术后感染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高了气管切开的治愈率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肇敏,杨妹二,钟桂芳,等.吸痰用具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

[2]武玉玲,李艳君.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