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绿色、和谐的建筑学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面向绿色、和谐的建筑学再思考

石程宇李亮

石程宇李亮

身份证号:4301111985xxxx0758;身份证号:4309021984xxxx8528

摘要:现阶段,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并且一些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的短缺,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和谐的建筑学理念刻不容缓,十分重要。以下本文笔者就主要从节能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讨论一下绿色建筑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思考

前言

社会的进步使人类不再单纯的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开始关心社会问题,比如现在广泛面临的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造福人类、造福后代的工程,绿色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1世纪,人们开始倡导建筑设计师们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态时,绿色建筑理论概念的完美诠释,将给建筑业的发展和改变提供了无限生机,人-建筑-环境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达到人-建筑-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境地,这是绿色建筑最基本的要素。

1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内涵及绿色建筑学发展意义分析

1.1绿色建筑含义的确定

我国本来就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都含有大部分的高耗能建筑,因此,逐渐的,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随着现在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消耗也是十分迅速,所以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气候逐渐变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等问题的威胁下,对各个城市来说,实施绿色建筑的方案就显得意义十分巨大。最近几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倡导绿色生活,随着一些绿色生活的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对于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的上绿色建筑,一直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在这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的绿色建筑标准是,在建筑的使用寿命中,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和经济的建筑的一类总称。绿色本来指的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植物的颜色。植物是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人类的支持系统,本身象征着一些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还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人们在广泛发展建筑的情况下,不经意之间就会破坏一些自然环境,并且目前破坏的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人们也是逐渐的认识到了这个现象,但是建筑如何可以重回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一直是一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了。

1.2绿色建筑的特异性

绿色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地方有很多。在建筑发展过程中,传统建筑大多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了首要地位,因此在整个建筑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大量的消耗能源,过度的浪费材料。绿色建筑与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将节能降耗放在了工作的首位,在整个工程的进行过程中都在各个方面来注重对材料的使用,对能源的消耗,而且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因素等诸多特征之后,设计建造出的节能环保型的建筑。并非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更多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权衡利益,将环境与建筑融合,使之成为整个建筑的一部分。此外,绿色建筑对于原材料的高效利用也是值得提倡的,对于传统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会出现大量的废弃,如果不能够回收,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都能做到建筑材料的充分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使用的材料也是更为环保的材料。

2绿色建筑学在建筑中的应用概述

在建筑设计的实践当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能源的损耗程度、提升建筑材料循环和再利用水平、对于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排放,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于建筑设计以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降到最低,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够创设出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令建筑的功能性和高质量性相统一,推动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平衡。

3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3.1节约能源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主要体现在能源的节约上,能源的节约体现在建筑上就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设计理念。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是节约能源型的建筑模式的诠释,他对于建筑材料的高效利用,以及对于各种能源资源的低消耗,就是在无形中完成了对于能源的节约。绿色建筑对于自然能源,比如各类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对于地形地势的充分利用,都是对节约能源的体现方式。

3.2充分的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影响

建筑物一定要与周围的环境充分的结合,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在对建筑物内部与外部节能设计的时候,要对建筑物周围的工程环境气候进行充分的分析,经过分析之后再进行建筑物的选址,规划或是体型的朝向等等,从而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外部拥有一个良好的气候环境,最终实现节能的目的。在建筑物中,选址的时候应该综合各种因素,包括当地的气候、水质、地质地形以及周边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气候环境,还要为节能的实现提供有利的条件。

4绿色建筑学在建筑设计实践策略

在整体绿色建筑理念的背景,建筑设计一方面应当考虑到建筑能源的节约,另一方面也应当着力于打造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注重建筑与自然系统的平衡,具体实践策略有以下几点:

(1)探索绿色建筑空间组合模式探索绿色建筑空间组合模式。在进行建筑设计研究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到建筑的空间组合模式问题,生态设计空间分布应当进一步认识和考量节能与舒适度的平衡。因此,需要就建筑设计的实践而言,根据功能分区以及舒适度等的区分进行描绘,在进行核心交通位置,需要从经济结构的稳定和热力环境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出发,进行立体空间的合理高效利用。与此同时,需要保障总体的空间生态模型具有良好的生态性,保障阳光、通风以及其他辅助空间设施都有生态性的空间组合模式。

(2)建筑物体系的生态化实践建筑物体系的生态化实践。生态系统中的建筑物体系实践,主要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与物质的循环机制,为人类提供必要且环保的资源,建筑物的生态系统建设也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在实际建筑设计实践中,应当重点强调建筑物结构的生态化思想融合,尊重其进行当地适应性分析,考虑到当地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以及植被特征,整体认识到区域内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关系,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

我国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历来都非常重视能源的消耗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都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许多行业都在相应国家号召进行节能环保设计。毫无疑问的,建筑行业也是能够在能耗节约的问题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具体到建筑类型上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目前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是走在了前列的,而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稍微要落后一些。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理念的发展,建筑设计专业认为工业建筑同样有进行节能环保设计的必要,可以在进行工业建筑的设计时适当增加能源节约、绿色环保的概念和思路。在这一思路上,更详细地分析就是要增加对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环保设备的使用和融合,追求建筑能源消耗的降低和建筑负面影响的减小,让建筑的节能效益得到提升,改进人们对于建筑的固有印象:噪声,污染,能耗高,灰尘大等等。

(下转第407页)

我国的疆域辽阔而宏大,但是同样的人口密度也相对较高,因此造成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的一定匮乏,所以对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效且和谐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追求单位面积土地所能发挥的最高效益和建筑项目的节能环保。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历程刚刚开始,怎样在今后健康发展,还需各方努力探索。专家认为,制定出既参照国际已有先进经验、又符合我国现实条件的评价方法和流程,是下一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此外,关键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室内各类空气污染物进一步控制、水质指标提高、综合设计实现最优舒适度、适老设计等等。而绿色建筑是更加综合且复杂的建筑,还涉及很多其他学科。如公共卫生学、心理学、营养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健身等,他们与建筑、健康的关系也需要深入研究。作为一个行业,如何结合国情并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为载体,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应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和评价机构的支持,让绿色建筑的引领和示范性得以展示。同时,整合更多资源,如科研机构、高校、地产商、产品生产商、医疗服务行业、物业管理单位、适老产业、健身产业等,带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积极将中国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及相关产业推向国际。对于绿色建筑今后的评价工作,业内相关人士认为,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在线申报系统,优化工程流程;编制评价实施细则,不断改进各项配套文件;对专家、从业人员加强《标准》的宣传,并针对普通群众开展科普;对获得标识的项目进行持续的跟进,要求项目定期进行数据反馈;定期对项目健康性能进行复核,保证绿色建筑性能,鼓励设计标识项目进行运行评价;密切跟进最新、吸收研究、实践成果;配合国标编制,结合不断积累的项目实践,进行指标动态优化。通过这些工作,建立更加科学的可感知、可体验、可测量和可验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我国的绿色建筑是以绿色为前提的建筑,既保护自然环境,又有利于居住者健康,这不仅是绿色建筑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建筑功能的完善与更佳展现。因此,对于每一个居住者和使用者,绿色建筑都是充满诱惑的福音。

总结

绿色建筑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要做好各项准备,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建造和发展我国的建筑。绿色建筑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将来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必定被所有人接受并追求,因此,现在探寻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今后国家乃至家乡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相关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新光.绿色建筑中的建筑节能[J].山西建筑,2012(23).

[2]李广成.绿色建筑的发展意义及其设计理念[J].环境与自然.2016(7)49-51.

[3]刘潇衍.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江西建材,2016,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