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课改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深化新课改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浅析

◇张远骏

◇张远骏

(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浦江322200)

【摘要】:深化新课改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高效率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学习

【关键词】:深化新课改课堂教学学生评价、

2012年6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方案要求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方案中对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内容作了修订,必修模块除《信息技术基础》外,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作为必修模块,并在《信息技术基础》中适当加强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用VisualBasic语言代替QBASIC。同时,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从12学年秋季入学高一开始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三项考试两考合一,允许学生考两次,以最高分计入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成绩。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其他模块作为职业技能类选修课,不列入高考范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应该如何上,怎样教,怎样引导学生高效率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把握住以下几点:

一、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几乎全部都要到机房里上,学生在校课余时间很难有机会上机,深化新课改后,必修课模块比原先的深化了一块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内容,而必修课的课时数是没有改变的,因此,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就尤其显得重要。具体要怎么做呢:

首先,要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备好课,备足课,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我把教案分为两个层次,领悟能力差的学生领到一个基本的学习任务,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分到额外的一个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也可以各取所需。同时在机房安装了信息技术学习系统,每个模块的知识点都有相应的题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不足选择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练习,或者进行模拟考试,考试完后还可以自动阅卷,批改出做错的知识点,这样就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要通过精心设计学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鲜明地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促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所了解,将注意力集中到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上来,比如我在上音频处理软件goldwave时,我首先将事先处理好的一个流行音乐的串烧先放给学生听,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也能够对音频进行类似处理。然后大致讲解一下goldwave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设标,音频的剪辑,声道的选择,声音特效的设置等。再让学生从网上下载几首喜欢的歌曲编辑自己的音乐串烧,这样一来,学生就非常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任务的完成度也非常的好。

最后,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课程有它本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必须亲手练习了,实践了,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因此在备课中要把重点、难点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下,通过任务驱动,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完成一系列的小任务,最终达成掌握重点难点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必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中,脚本是flash的重难点内容,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西游记的flash动画,把一系列脚本命令练习嵌在这个flash里,让学生补完整。这样学生既学的有兴趣,又掌握的非常快。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当前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同步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求计算机教室装有计算机投影仪,这对有条件的学校来说,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同步教学法,效果要比示范教学法好。最近我们学校又在探索学案课堂的转型,既要备好教案,又要备好学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在课堂中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让学生自己来当老师解决问题,教师在一边起引导作用。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在这么多的教学方法中,我们并不是单一套用,要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举足轻重的;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鉴定至关重要的。一种良好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能明确指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评价可采取教师评价和自评,互评三者相互结合的方式,在评价体系中,要克服不少教师走过场心理,教师评价要以鼓励、肯定为主,找到闪光点,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评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增进自我的信心,改进本堂课学习的不足,互评能让同学们了解各自的缺点和优势,取长补短。自评和互评可在课堂总结后以网页调查的方式完成。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坚持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又要面对技术深度和广度的取舍,只有完成了必修课的两个模块的学习和检测,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到选修课的学习上,完成教育部制定的普高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2、《运用多种新式优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刘中笑,计算机教学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