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易感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易感因素分析

向保云李红德杨梅周文锋

(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明确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感因素,为肝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27例成人NASH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家族史)、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与152例健康体检成人的相应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体重指数偏高者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并且有脂肪肝或其他肝病家族史者的比率高于健康成人,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体重指数偏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遗传因素和性别差异是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感因素。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成人;易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35-03

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即为脂肪性肝病(fattyliverdisease,FLD),根据其原发病因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AFLD)[1-2]。我国NAFLD的发病远高于AFLD。NAFLD是排除酒精及病毒引起的肝脏从单纯脂肪变性发展到脂肪性肝炎(steatohepatitis,SH)、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是NAFLD的一种病理类型[2]。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ANSH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掌握NASH的易感因素,对于我国的肝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接诊的127例成人NASH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家族史)、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感因素,为肝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经系统检查未合并其他脏器系统病变、且无长期饮酒酗酒史的NASH患者127例,其中男82例,女45例,年龄(37±5.13)岁。作为对照组,同时搜集健康体检成人152例,其中男79例,女73例,年龄(36±4.72)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空腹、单衣、免冠、脱鞋,飞利浦HD-11超声身高体重仪测定身高、体重,备测体重指数;血压监测采用日本omRon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肘静脉采血,分离出血清后以日立的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详细询问并记录三代血亲内有无脂肪肝或其他肝病的患者。

1.3诊断标准

体重指数以BMI值≥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3]。高血脂异常标准CHOL>5.7mmol/L、TG>1.7mmol/L、HDL-C<0.9mmol/L、LCL-C>3.36mmol/L[4]。糖尿病诊断标准[5]为具有明确糖尿病史者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无明确病史者则采用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葡萄糖糖≥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葡萄糖OGTT试验中2h血糖≥11.1mmol/L。高血压诊断标准[6]为高血压药物未干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收缩压期高血压,高血压药物干预后虽然血压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代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经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ASH患者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1。

2.2NASH患者的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可知,p<0.05差异性显著,见表2。

NASH患者127例中体重指数BMI≤24为13例、24≤BMI<28为29例、BMI≥28为85例,其中体重指数超过正常范围的人数是正常体重指数人数的2.02倍。正常人群中BMI≤24为27例、24≤BMI<28为84例、BMI≥28为43例,其中体重指数唱过正常范围的人数是正常体重指数人数的0.39倍。BMI≤24的NASH患者比率小于正常人群,24≤BMI<28的NASH患者比率小于正常人群,BMI≥28患者比率大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肝脏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肝功能异常与糖代谢、蛋白代谢及脂肪代谢的紊乱互为因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脏代谢紊乱,脂类代谢失调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形成脂肪性肝病[7-9]。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远高于酒精性脂肪肝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本研究显示,在安阳地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男性高于女性,可能男性社会压力比较大、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其次在与健康人的对比可以发现,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有脂肪肝或其他肝病家族史的比例较高,提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并且在本研究结果中还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体重指数偏高者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这一结果也与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份的相关性研究[10]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认为体重指数偏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是可控可防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药物干预改善这些指标,而遗传因素和性别则是不能避免的风险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做到防病治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肝脏的良性病变,随病变加剧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达25%[1,8],预后可能转向肝硬化、腹水、静脉曲张、消化道大出血甚至死亡。因此,尽量全面的掌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普及正确的生活理念,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3]冯逵,陈莉,韩少梅,等.体重指数与深吸气量的关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1):85-89.

[4]张光明,张志敏.不同诊断标准评价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2,14(316):287-289.

[5]张振香.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2(2):337-339.

[6]赵狄,练桂丽.于自动测量的诊室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与心血管病风险[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8):799-799.

[7]孙昌琴.上海松江在职职工脂肪肝现状及与高脂血症相关性[J].当代临床医刊,2015,12(2):1277-1279.

[8]张晶,胡中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5,28(5):317-321.

[9]陈学,龙静,杜梅英,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体内铁代谢水平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3):3484-3486.

[10]吕霞霞,孙建光.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2):4218-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