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预防视力低下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对学生预防视力低下方法研究

郭涛

郭涛(孝义市疾病控制中心山西孝义032300)

【中图分类号】R77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27-01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多方面预防近视教育对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开展视力保护活动、学生每月自测视力和家校联动等方法。结果干预项目组学生所掌握防治近视的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通过多方面预防近视教育,学生用眼知识和用眼卫生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预防视力低下

一、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进行实验时,选择中学和小学各6所,在12所中各随机抽取中学、小学各5所。随机抽取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各一个班,中学则选择初一两个班,作为校内对照组。在另外两所学校随机抽取学生,作为学校对照组。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回收率为100%。小学及初中学生各占51.2%、48.8%;干预组及对照组学生各占42.2%、57.8%。分析活动前项目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视力不良知信行方面情况无差异。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法为:(1)每学期干预组班级至少开展了2次视力保护活动(上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题活动等);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近视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视力防护知识,改善学生对视力防护的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用眼的习惯。(2)在干预班级教室里悬挂视力表,让学生每月自测视力,了解自己视力的情况,意识到预防近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3)家校联动,共同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学生防治近视知识水平及意识。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χ2检验分析。

二、结果

2.1学生掌握防近知识水平

通过1年的教育活动,干预项目组学生所掌握防治近视的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特别是在生理知识和正确用眼习惯的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如晶状体的凸度是靠什么调节,干预组答对率比对照组答对率高出15%。干预组58.7%学生知道上网时眼睛与屏幕的最少距离,而对照组只有33.2%学生知道。

2.2学生对防治近视的态度

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防治近视知识教育,干预组的学生在项目活动后对防治近视态度向积极方面有了改变。92.3%的学生意识到了在学校听老师讲授防治近视知识的重要性。近80%的学生在干预活动后愿意向身边的人讲授防治近视知识。干预组学生对防治近视的态度在教育活动后明显比对照组学生积极。干预组88%的学生认识到每天都远眺可以保护视力,对照组则少3.7%。

2.3用眼行为分析

(1)每日用眼时间。在经过1年的预防近视眼教育后,干预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能更合理的安排用眼时间。干预组每日花2h以上时间看电视、玩游戏和上网的学生比例均小于对照组,而把以上娱乐时间控制于每日1h内的学生比例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小学二年级,83.8%干预组学生每日花在看电视的时间<1h,而对照组仅有62.7%的学生每日看电视时间<1h,高达30.3%的对照组学生每日看电视时间在1~2h。

(2)用眼习惯。在经过1年的预防近视眼教育后,项目组中小于6%的学生在学习感到眼睛不适时仍会继续学习看书。仅有2.2%的二年级学生在玩电脑>1h还会继续玩。对照组32.1%的初一年级学生在玩电脑>1h还会继续玩到游戏结束,而项目组仅有24.9%初一年级学生还会继续玩。干预组84.5%的初一学生在学习感到眼睛不适时会选择远眺和做眼保健操、散步来休息眼睛,对照组的初一学生比率仅为73.7%。

三、讨论

良好的视力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视力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项目组9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防治近视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应每年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近视教育,积极宣传保护视力的意义和知识,时时刻刻提醒学生如何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防治近视知识,才可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动,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通过教育活动更多项目组同学对远眺和眼保操能改善视力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项目组中多数同学意识到了每日合理安排用眼时间对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他们每日用于看电视、玩电脑和上网的时间都比对照组同学明显缩短。但课业负担仍然是学生保护视力工作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家庭用眼环境及家庭内用眼习惯对学生的视力有重要影响,充分发挥家长在防护学生视力中的监督指导作用。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将每次的视力检查结果以家长信或视力分析会的形式告知家长,使其及时了解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从本项目开展的情况可见多渠道的综合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学生防治近视意识,从而改变学生们的不良用眼习惯,进而改善其视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郭丽.三门峡市小学生视力低下的预防和健康教育[J].当代医学,2012,(30).

[2]于俊丽.浅析影响视力的因素和预防对策及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