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化管理-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助力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精准化管理-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助力机

谷雪

谷雪

山东警察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13

摘要: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党中央领导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结合国外高校治理经验,分析并提出了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精准化,使高校成为一个高效有序的整体。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精准化分析;高校建设

引言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党中央领导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高校是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也是衡量高校整体水平的一个标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不仅处于领导和管理的地位,而且承担着根本的服务和保障。因此,如何进行高校精准化行政管理是新形势新任务下高校行政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1.高校行政管理精准化概述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党政部门在设定工作目标后,运用一定的行政方法和措施,领导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精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所谓“精准化”,精是指精确,有“简政放权”中“简政”之意味,精简办事过程、机构、人员,从而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办事效率;准是指有明确果敢的目标,以目标为指导准确地命中关键需求。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校三大要素之一,它的工作面是360度全方位的,且要求高。因此,没有高效的管理,即使人才再优秀、教具设备再先进,工作效率也势必会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秉持精准思维,深入细致地分析客观实际,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目标,确保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率。

2.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如今,精准化管理这一管理理念被广泛地在社会治理中得到认可并应用。推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精准化已经具备了条件和前提,但在观念、体制、规范等方面仍存在制约因素。

2.1管理观念僵化。

许多高校在迎接新形势和新问题时显得缓慢而被动,这归因于校方在高校建设中对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仍秉持传统的重智育轻经营这一观念,经营需要靠管理,教育和科研的实现也需要以行政管理作为基础;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身定位不明确,以“官本位”思想自居,服务意识淡薄。

2.2管理体制陈旧。

2.2.1行政机构设置

当今大多数高校的行政机构设置仍采用传统的金字塔模式,机构冗杂,令出多门,部门之间难于协作沟通,相互推诿扯皮,人浮于事,工作热情不高、办事效率低下,甚至有些高校的行政人员数目多于教学科研人员。纵观日本的高校机构设置,日本大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机构小,而且职责分明,责任分担,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又可节约经费开支。从总体上看,日本大学中行政管理的效率较高,经济效益显著。

2.2.2人事制度设置

课时量被广泛应用于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量考评。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工作效果和工作晋升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来进行评价,所以需要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当下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大多”论资排辈”。无论工作有多有效,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都很小,很难实现评估目标,最终影响评估效率。

其次,高校没有针对行政人员的专业培训。随着现代社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专业培训已经成为行政人员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然而,目前高校大多数行政人员很少进行专业化培训,尤其是与行政部门业务相关的培训,这影响了行政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最终影响了工作效率。

2.3管理规范化缺乏

规范化不是简单的要求和约束。当今高校中,管理规章不少,但缺乏精细。精是精益求精,细是细微的工作单元。世界一流企业都注重精细化管理,每个企业活动的具体流程,甚至对流程细节都作出明确的规范。高校行政管理涉及人事、后勤、财务等方方面面,流程复杂,细节繁琐,如果不注重细节的规范性,让行政人员随意处置,工作效果就会不尽人意。

3.促进高校行政科学精准化管理的方法措施

“思路决定出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精准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紧扣“三化”才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找到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新出路。

3.1活化思想

当今是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理念层出不穷,高校行政管理观念也要紧跟时代步伐。首先,校方要走出“重智育轻经营”的误区,重视、加强和完善管理;其次,高校行政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者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行政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是所有在校的师生,是要为学校的科研和教育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和基本保障,管理终究要回归学术,行政人员必须思想上去“政治化”,淡化权力意识,摈弃官本位的旧思想,应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使之和谐发展,变“管理”为“服务”,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核心价值观。

3.2优化制度

在机构设置上,简化各种管理机构,实行竞争机制,淘汰多余人员,各部门可以按照目标责任制对工作进行分解,各司其职,并根据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实施分解管理,确保有各级人员负责。

人事制度方面,一是要健全绩效机制。特别是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行政人员的工作质量、完成质量和服务态度,对工作表现良好的行政人员进行奖励,对工作业绩不好的员工给予批评。二是要重视行政人员的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在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行政人员个人业务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将将个人知识转变为学校整体知识,从而建立学校属于自己的智力优势。

3.3强化手段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规章制度要细化,将具体工作要求的更加精细到位。如果对管理不作精细要求,按照传统的治理模式进行管理,很难实现善治的目标。另外,当下是共享的时代,高校应当管理升级,技术创新,应用现代科技,强化信息服务,建设以共享信息为主要特征的通用数据库,消除“孤岛现象”,这是行政管理精准化的技术保障。

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行政工作既复杂又具体。原有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为了避免故步自封,高校行政工作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高效实施精准化管理,才能使行政管理效率显著提高,使学校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官明辉.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5):109-112.

[2]白鹭,王楠.推进高校办工作精准化助力“双一流”大学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7(24):11.

[3]高建宁.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代化实现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4):12-13.

[4]周峥艳.影响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2016(增刊6):168-169.

[5]李琢,黎海红.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分析[J].才智,2017(27):116.

[6]刘广.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

[7]刘立霞.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

[8]林阳灿.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4,(12).

[9]刘艳玲.中日高校行政管理之比较[J].日本问题研究,1998(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