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观察

/ 2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观察

王冬梅李静魏静华赵勇解晓蕊

王冬梅李静魏静华赵勇解晓蕊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心内科(原陕西电子409医院721006)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越重越多样化。同时并发低Na+、低K+、低Cl-者只见于心功能Ⅲ、Ⅳ级病人,未见于心功能Ⅱ级病人。未用利尿剂患者电解质紊乱全部为低Na+或低Na+低Cl-,而使用利尿剂患者电解质紊乱表现多样化,尤其是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结论: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越重越多样化。且以低Na+及低Na+低Cl-为主。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279-02

【Abstract】AimThispaperaimstodisscussthecharacteristicofelderly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combinedelectroytedisorder.MethodAnalyzingofthe60examplesoflderly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combinedelectroytedisorderbetween2010.1to2013.1.ResultsWiththeaggravationofchronicheartfailure,electroytedisorderwillbemorevarious.Atthesametime,thelowNa+,K+andCl-arefoundincardiacfunctionIIIanplevelpatients,butnotfoundinIIlevelpatients.ThepatientswhodidnotusediureticwerealllowNa+orlowNa+andlowCl-.However,thetheappearanceofpatientsuseddiureticarevarious,espicallyforthesewhohastheproblemoforgandysfuction.ConclusionsWiththeaggravationofchronicheartfailure,electroytedisorderwillbemorevarious,espicallyforlowNa+,lowNa+andlowCl-.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据我国五十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1]。且心衰患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上升至10%以上[2]。心力衰竭病人合并电解质紊乱,这既影响病人的治疗,又促使病情恶化甚至最终导致死亡。本文回顾分析60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电解质情况,以探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75-92岁,平均(78.15±2.62)岁。其中,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瓣膜性心脏病4例,肺心病6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分级方案,Ⅱ级18例,Ⅲ级32例,Ⅳ10例。

1.2方法记录病人入院时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既往是否曾应用利尿剂及含有双氢克尿噻的复方降压药,每日氯化钠的摄入量;客观查体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血生化、电解质等辅助检查确诊;低钠血症指血Na+<135mmol/L,高钠血症指血Na+>145mmol/L,低钾血症指血K+<3.5mmol/L,高钾血症指血K+>5.5mmol/L。低氯血症指血CL+<97mmol/L,高氯血症指血CL+>106mmol/L。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限盐、利尿以及阻断神经激素分泌。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或ARB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血钠在120-135mmol/L,适当补充生理盐水,血钠低于120mmol/L,给予3%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但严格限制纠正慢性低钠血症的速度,即在24小时<10-12mmol/L,在48小时<18mmol/L,以免发生慢性低钠血症患者的神经性后遗症及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补钠的量参照补钠公式计算:补钠量(g)=(142mmol/L-实测血清钠)×0.55×体质量(kg)/17。血钾3.0-3.5mmol/L,每日口服补充氯化钾3-6克,血钾<3.0mmol/L,给予静脉补钾,每日补充3-6克,疗程按具体病情定。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电解质紊乱发生、低盐饮食及利尿剂使用情况三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CHF病人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Na+或低Na+低Cl-,程度较轻。10例主要为严格低盐饮食(<2g/d),8例同时使用利尿剂。心功能Ⅲ级CHF病人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Na+低Cl-及低K+,但较心功能Ⅱ级患者表现程度较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8例患者均在严格低盐饮食基础上同时使用利尿剂,4例患者仅仅低盐饮食。心功能Ⅳ级CHF病人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Na+低Cl-及低K+,与心功能Ⅱ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还有2例患者出现高钾血症,主要出现在合并有轻度肾功能不全,同时使用ARB或ACEI+利尿剂的患者。10例患者全部都在使用利尿剂及严格低盐饮食。

2.2不同心功能分级CHF病人电解质水平比较

与II级比较,*P<0.01.

3讨论

随着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的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及各种危险因素的增加,我国心衰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03年,顾东风等调查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一样,心衰患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35~44岁、45~54岁、55~64岁,以及65~74岁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0.4%、1.0%、1.3%,以及1.3%[3]。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本研究发现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常易伴发各种电解质紊乱,以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最为常见,既影响治疗,又可促使病情恶化。CHF病人并发的低钠血症,其发生可能为多因素综合的结果[4]。⑴CHF病人由于大多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动量减少,饮食量下降,本身易存在低钠状态,加上再限制钠盐摄入,很容易出现低钠血症。⑵慢性心衰,尤其是右心衰为主者,肝脏和胃肠道淤血,消化能力下降,使钠的摄入及吸收减少。⑶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同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造成钠水潴留,潴水多于潴钠,血管紧张素Ⅱ升高,刺激口渴中枢,摄水增多,最终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钠素分泌增多,排钠增加。⑸老年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钠排除过多,使血钠下降[5]。⑹医源性因素:长期、大量应用利尿剂而未注意补充钠盐,单纯输注葡萄糖液,嘱病人严格限制盐的摄入等等。因此,在高龄CHF患者中过度强调低盐饮食应当引起注意,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限制盐的摄取量。心力衰竭时低钾血症则与以下因素有关:⑴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患者醛固酮水平持续增高,刺激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泌钾。⑵抗利尿激素(ADH)增加肾脏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离子通透性而促进泌钾。⑶肾上腺素、胰岛素因增加细胞对钾的摄取,在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再分泌性低钾血症。⑷排钾利尿剂的应用亦导致低钾。⑸呕吐、腹泻及出汗均使钾排出量增多。⑹胃肠道淤血而致食欲减退,影响钾的摄入和吸收。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CHF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恶化,电解质紊乱表现越复杂,未用利尿剂的患者全部表现为低Na+或低Na+低Cl-,使用利尿剂的患者低Na+或低Na+低Cl-的程度较重,且伴有低K+。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CHF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检测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电解质水平和心功能状态决定摄钠量及补钾量,对电解质紊乱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改善高龄CHF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50-454.

[2]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6-174.

[3]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4]JanaliAH,TangWH,KhotUN,etal.Theroleof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sinthemanage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ArchInterMed,2001,161:667-672.

[5]赵琛,王敏,范茜,等.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齐鲁医学杂志,2008,23(5):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