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要点彭莉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简析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要点彭莉晶

彭莉晶

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现如今,人们更加倾向于绿色建筑这类环保节能建筑,对此方面的关注度也极大增加。不仅如此,对建筑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绿色建筑的推动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随着当今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提升,绿色节能建筑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定能够取得更好更快的提升。本文探讨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要点

21世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的主题,整体性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空间和结构,还要关注建筑周围的外部环境,降低能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愿望。

一、生态建筑理论的特征

1、以人为中心,以自然为本

生态建筑理论是在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建筑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生态建筑的出现不是对传统建筑模式的完全否定,而是选择性的扬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为核心,同时也是居住环境的核心,生态建筑理论关注的是人身心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以最大化、最优化的方式利用自然,最小化、最低程度的改造自然。然而,生态建筑理论所说的以人为中心,并不代表人类可以随心所欲无限制的向自然索取,它有一定的规则限制,就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要以生态环境的健康为前提,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发展生态建筑,不是从“以人类为中心”飞跃到“以生态为中心”过程,要在发展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发展,生态建筑理论需要“以人为中心”和“以生态为本”的有机结合。

2、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地域是建筑存在基础,也是生态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地域一方面包括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另一方面也包括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生态建筑要与特定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相适应,也要充分体现出地区的文化特征;各个不同的地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特征和文化特征,因此,地区建筑也应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生态建筑的地域性,是对本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深层次挖掘和理解,是本地地域特征的充分体现。

3、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由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几个部分组成,而从生态建筑理论的内涵上来讲,生态建筑充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要点

1、注重整体设计

首先,设计人员应该做到让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达到和谐,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当地环境进行综合的考察,比如地域环境以及河流植被等。设计人员应该以当地的地形、地貌为基础,如果建筑地貌十分复杂,无法不对其进行改造,但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后果,有些植被可能改造之后,无法再生长,及时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也需要加以设计,确保影响最小。

其次,尽量对现有的植被不要进行处理,从古至今,植被都是城市建筑必要的点缀物,但是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或者建筑开发商,一般都会选择先清理植被后再种植的方式,这种方式实际上所起到的效果就是事倍功半,不仅前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期所栽种的植被也不容易存活,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这样使得建筑更会充分野趣。

2、强调因地制宜

任何建筑的设计都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绿色建筑也不例外,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和客观因素对建筑的影响。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当地的气候、降雨情况等都包括在内,只有把各种自然因素考虑周全,才能发挥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功效。之所以注重因地制宜,就是要实现对现成资源、环境利用的最大化。一般而言,西北地区的日照条件较为充足,这一区域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增加太阳能的利用比例,而在部分阴雨期较长的地区则不宜釆用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另外,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保温性能应该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方案设计时要增加保温功能方面的材料投人,而我国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夏日里更是经常烈日炎炎,这时则应提高绿色建筑遮阳结构的布置等环节的设计,对构件的方位及其角度进行合理安排,减小阳光直射产生的灼热和太阳辐射产生的眩光。

3、结合水文特征

溪流、河道、湖泊等环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建筑环境设计应很好的结合水文特征,尽量减少对环境原有自然排水的干扰,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的目的。结合水文特征的基地设计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改变遇水即填的简单设计方法;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进行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4、釆用低环境负荷的新型节能技术

进行设计时,要对能源使用效率进行考虑,主要通过以下节能技术实现低环境负荷使用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自动控制节水系统、智能的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及换气系统、二次能源、排热回收和蓄热系统等。另外,要尽量选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利于后期的养护维修。

5、将多方位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应用

在进行生态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有一个全局的思想工作,只有在考虑到全局的过程中,然后在进行工作,才能得到一很好的工作进程,这样就能在一开始的时候进行工作和应用。在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手段都运用到这样的一个工程中来的时候,绿色生态环境的建筑工作才会成为可能,这样只有在计算出一个整体的建筑的时候,同时还要进行设计出使用的周期,这样节能环境保护工作才会成为真的可能性,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时候,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在最短周期内,将绿色生态环境建筑得到一个真实的实现过程。同时企业在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在该项建筑的维修和运行上所做的投入情况.从而找到一个最佳的投入方式.使其有一个最佳方式来进行节能环保。

6、生态建筑的能量利用

我国的建筑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电能和热能、电能是市政线路供电,热能是采暖所需的暖气和做饭所需的煤气,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电力来自水利或者火力,核能发电,而火力发电暖气和煤气供应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煤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就我国的能源贮藏结构而言,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致可采年限分别为320年、16年、50年形势非常严峻。并且这些能量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粉尘悬浮物严重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在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从可再生能源多想办法。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其中以太阳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总之,现代绿色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这条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探索,找出我们和环境互惠互利的合理方式。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建造建筑的理念和思路,重新建立符合我国现在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我国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设计绿色生态节能建筑是非常必要的,它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祁会祥.谈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J].山西建筑.2014(32)

[2]王亮,潘佳庚.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严寒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与实践[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03)

[3]王策.基于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4(02)

[4]陈蓉.建筑节能设计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