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研究

张春梅

(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理疗科云南开远661699)

【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论: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GCS评分和ADL评分,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压氧;危重颅脑外伤;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158-02

颅脑外伤是指由于强大外力直接或间接造成头部损伤的情况,根据患者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同可将其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1]。根据临床上对颅脑外伤的研究,常见的类型有颅内血肿、脑震荡、颅骨骨折、头皮血肿和头皮裂伤等[2]。患者受伤后一般会出现运动、思维、感觉、意识障碍,以及视乳头水肿、呕吐和头痛等症状,并且患者病情一般较为复杂、变化较快,很容易引起其它不良后果,因此在患者受伤后必须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一些患者在受伤后需要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本研究对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在24~67岁,平均年龄(41.85±4.71)岁,其中因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有17例,因高空坠落致伤的患者有9例,因重物砸伤的患者有4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在21~68岁,平均年龄(42.13±4.65)岁,其中因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有15例,因高空坠落致伤的患者有10例,因重物砸伤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其中主要是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止血、血管扩张、神经营养支持、护脑醒脑、抗感染和将颅内压等治疗,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对于有手术指证的患者及时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和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方式,其中主要是使用大型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压力控制在0.2~0.25MPa,持续加压20~25min,减压时间为25~30min,患者的稳压吸氧时间为60min,吸氧的方式为面罩吸氧,1次/d,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d。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昏迷指数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则判定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基本能自理生活,则判定为治疗好转;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昏迷指数评定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完成,生活质量评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完成。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根据临床上对颅脑外伤的研究,患者在出现颅脑外伤后一般会有原发性病变和继发性病变[3]。其中原发性病变是指患者的原始损伤,由外力直接或间接造成。继发性病变是指患者颅脑外伤后出现的继发症状,其中主要是患者机体损伤后的身体应激反应导致的血管防御反应,以及病情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炎症介质渗出、血管梗死和脑血肿形成等病症[4]。这些继发性病变会导致患者颅内压不断升高、颅内静脉回流受阻和脑脊液循环受阻等,导致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

目前临床上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止血、血管扩张、神经营养支持、护脑醒脑、抗感染和将颅内压等治疗,并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药物等。高压氧治疗主要是通过高压为患者输氧,其能够让患者颅内供氧得到有效改善,从而缓解其颅内缺氧的状态,阻止患者脑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不断发展。这样就能让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促使患者恢复生命机能活动和认知功能。在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前,需要对患者的高压氧治疗入舱指证进行确定,在患者不具有入舱指证的情况下不宜行高压氧治疗。

本研究对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建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03:279-281.

[2]晏峰.用高压氧疗法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24:2-3.

[3]翟中文,张晶,唐克诚,李子龙.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433.

[4]孟伟,陈新成,吴自成,袁小瓦,盖广超,何小罗.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27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