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片快速消除小儿液体外渗造成的局部水肿

/ 1

土豆片快速消除小儿液体外渗造成的局部水肿

黄飞1王凤娇1黄福诚2

黄飞1王凤娇1黄福诚2

(1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小儿科河南西峡474500;2河南省西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西峡4745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82-01

静脉用药期间可有多种原因引起针刺部位药液渗出,造成局部水肿,这是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不同程度的局部水肿,不仅给病儿增添了治疗上的痛苦,还会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一时的恐慌感。本人近年来运用土豆片湿敷法治疗药液渗出性水肿病人200例,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确切可靠,现报导如下,供同行参考。

1临床资料

1.1本组病例198人,其中男性100人,女性98人。0-7岁162人,7-10岁36人。

1.2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均呈以静脉穿刺部位为中心的局限性软组织水肿,肤色、温度大多正常,部分伴有皮下淤血,压之凹陷不易恢复原状,并排除皮肤感染及其他原因所致。

2药用原料及治疗方法

2.1取新鲜土豆去皮,切成厚为0.15-0.20cm薄片备用。

2.2将切成的土豆片湿敷于肿胀部位,贴敷范围要大于水肿部位周边0.5-1.0cm。

2.3每30分钟更换土豆片1次至水肿完全消失。

3治疗效果

3.1本组198人试用该方法在不同时间内水肿全部消失,总有效率为99%。

3.2局部水肿轻者:一般更换用药2-3次可使水肿消失;局部水肿较重者:一般更换用药4-6次可使水肿消失。

4病例介绍

赵某,女,5岁,以“支气管肺炎”为诊断住院,静脉用药治疗。穿刺部位为手背,静脉用药过程中,因大便入厕而活动不慎使针头移动,液体渗出,加之病儿便秘,护士发现时,手背肿胀明显,自觉胀痛,查肤色、温度正常。另行穿刺后,用土豆片湿敷患处,每次30分钟,更换4次,2小时后,肿胀全部消失。

5讨论

因输液引起的局部水肿是静脉针头未能完全置留在血管内或血管壁被反复穿刺,受到严重挫伤,药液或体液渗出到皮下组织所致。中医认为是脉络损伤、血行淤滞、津溢脉外而引起。土豆性平、味甘、无毒。功效:益气调中,缓急止痛。西医认为:一是土豆含有龙葵碱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二是土豆中的纤维素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使具有血管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下降,从而使周围的血管舒张。由此可见:土豆片湿敷水肿部位,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有利于水分的大量吸收,促使水肿快速消失。同时可利用其杀菌消炎之功能来达到预防局部感染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全春.龙葵碱的作用.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