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及防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及防治分析

罗铭霞

罗铭霞

(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中心卫生院四川乐山614805)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酒精性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分析: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在酒精性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肝炎后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38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碱性磷脂酶、肝掌、肝大的发生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方面,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时,在结合各自相关临床特征的基础上给予明确的防治措施,可以取得极佳的效果。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特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152-02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发病率较高,多是指人体肝组织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最为常见的是肝炎后肝硬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1]。现阶段,肝移植是临床上实现对肝硬化患者彻底根治的首选,因此,临床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致病原因要能够积极了解。为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本文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以及同期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各80例为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07月至2015年0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期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各80例,所有患者均经HBV确诊,并通过相关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肝硬化,所有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一般情况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相关调查记录,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最后将所收集的所有患者信息进行相应的完善。

1.2.2临床特征对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表现进行记录,主要包含以下情况:患者面容情况、食欲情况、肝区疼痛情况、水肿情况、流鼻血、腹部膨胀、牙龈渗血、蜘蛛痣等情况。

1.2.3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查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下几方面:碱性磷酸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球比等。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资料情况

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在酒精性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肝炎后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38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2.2临床特征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肝掌发生率26.67%、蜘蛛痣发生率26.67%、肝大发生率6.67%,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肝掌发生率73.33%、蜘蛛痣发生率80%、肝大发生率46.67%,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81,P<0.05)。

2.3实验室检查

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γ—谷氨酰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脂酶等分别为(63.23±10.46)U/L、(1.01±0.36)U/L、(118.24±24.37)U/L,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分别为(140.35±46.93)U/L、(1.98±0.62)U/L、(216.47±45.84)U/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7.532,P<0.05);在总胆红素、白球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肝硬化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可能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关联。肝硬化晚期患者会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困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根据病因积极加强对肝硬化的防治研究。

为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本文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0例以及同期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在酒精性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肝炎后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38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患者饮酒多有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戒酒、减少饮酒量,或者缩短饮酒时间,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治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在碱性磷脂酶、肝掌、肝大的发生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方面,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近[2],表明芳香化酶的活性可能受到酒精影响,使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使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导致雄雌激素平衡失调。与此同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大,这可能与肝脏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有关[3]。

综上所述,在结合各自相关临床特征的基础上给予明确的防治措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接受有效抗病毒治疗,而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防治以戒酒和支持治疗为主,可以取得极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小谷,方向明,陈时等.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8):708-710.

[2]延喜悦.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99-101.

[3]李玲钰.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