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女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社区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荔湾区女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社区调查研究

金蔚何敏何一鸣苏诺骆彩虹陈洪列

金蔚何敏何一鸣苏诺骆彩虹陈洪列(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0170)

【摘要】目的探知荔湾区30岁以上女性睡眠打鼾流行特征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的患病率、症状,分析女性睡眠呼吸紊乱危险程度。方法以问卷方式对广州市荔湾区彩虹、逢源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内30岁以上女性930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865人可以给出量表评分,根据评分分层抽样,对样本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5次/h且伴有白天嗜睡为诊断OSAHS标准,将样本分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推算调查人群患病率,比较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症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对AHI的影响。结果明确承认有不同程度打鼾者占34.13%,且随着年龄、体重指数升高,每周发生5~7次打鼾者的比率也趋于增高;生育期女性占3.18%,绝经期女性13.17%。调查对象总体OSAHS患病率为10.87%;单纯AHI≥5次/h、10次/h、15次/h者分别占41.11%、24.10%、17.10%。打鼾(5~7)天/周者的AHI是没有打鼾者的5倍,打鼾声隔壁也能听到者是非打鼾者的7.15倍。绝经期女性OSAHS者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分别为37.10±18.10、19.2±11.58、19.01±22.80、1.405±3.40明显低于于女性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催乳素(PRL)和睾酮(TT)分别为11.35±6.27、322.7±207.70明显高于女性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荔湾区30岁以上女性OSAHS患病率为10.87%,主要表现为睡眠呼吸困难、窒息、晨起口干;打鼾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不能作为区分患者的依据;肥胖程度和性激素水平与该综合征的发病可能有关。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流行病学女性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53-02

近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耳鼻咽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现已明确OSAHS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密切相关。多数研究以男性做为研究对象,而在人群中女性确有一定的发病比率。关于女性OSAHS的认识和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对社区中老年女性人群进行了现场调查,了解该人群OSAHS发生情况。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广州市荔湾区彩虹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内居住时间超过1年,近1年累积居住时间满6个月的30岁以上女性进行调查。有滥用精神药物史、精神疾病等不能合作者除外。共有865人符合条件,分两阶段进行最优分配分层抽样,使发生OSAHS比例较高的层次有更多的可能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1.2调查方式

首先在调查员指导下调查对象填写问卷。调查员由有一定文化水平、对社区情况熟悉的街道居委会主任担任,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理论培训,详细讲解调查的意义、方法,具体说明调查内容和定义,调查员负责问卷的发放、回收,并由医务人员进行验收。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既往史,主要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史;月经生育史及性激素用药情况;睡眠及睡眠呼吸状况,是本次调查的重点。

1.3抽样方法

根据女性睡眠呼吸紊乱的五个危险因素:打鼾严重程度、白天嗜睡程度、肥胖、高血压和绝经,按照问卷中危险程度的高低分层抽样,即如果问卷中五个危险程度一个都没有、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都有分别按照(2、4、10、27、51、56%)的比例分层抽样,要求月经规律女性于月经前的第3-5天中的一天,月经紊乱的女性于出现经前症状的第二天,绝经期妇女无特殊限制,于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睡眠呼吸监测实验室接受多导睡眠监测。

1.4多导睡眠监测及其他检查

应用北京百诺代公司P&D-9900多导睡眠监测仪连续整夜记录脑电图、呼吸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脉搏、血氧饱和度、体位、心电图等参数。要求睡眠时间不小于7h。参考美国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2)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等(2002)推荐标准[1,2]推荐标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5次/h伴白天嗜睡为诊断OSAHS标准,分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第二天清晨抽取肘部静脉血,应用ACCESS化学发光仪采用化学发光法行性激素六项检测。

1.5统计分析

应用SPSS101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earsonχ2检验比较打鼾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率。方差分析OSAHS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差异。

2结果

2.1调查对象总体描述

接受调查的共有865人,239人(27.63%)仍有正常的月经周期,处于更年期者(月经不规律)90人(10.40%),绝经期者457人(52.83%),79人(9.13%)未回答或不能确定。肥胖程度以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为指标,根据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研究协作组的肥胖程度标准,有19人(2.14%)体重过低(BMI<18.15kg/m2),365人(42.14%)体重正常(18.15kg/m2≤BMI<23.19kg/m2),313人(36.19%)超重(24.10kg/m2≤BMI<27.19kg/m2),149人(17.22%)肥胖(BMI≥28.10kg/m2),19人(2.19%)未回答。

2.2打鼾在人群中的分布

明确承认不同程度打鼾者占34.13%,病史平均7.18年,最长40年。调查对象中有43人(4.93%)接受过有关睡眠问题的调查、诊断或治疗,717人(82.9%)予以否认,105(12.17%)未回答或不能确定。在回答“您认为打鼾是一种病吗”,563人(65.11%)给予了肯定的回答,75人(8.70%)认为不是一种疾病,227人(26.19%)未回答或不能确定。问卷中,有294人同时回答了年龄和打鼾情况,272人同时给出月经状况和打鼾情况,299人同时填写了身高、体重和打鼾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月经状况(生育期、更年期和绝经期)、肥胖程度群中打鼾发生率(表1~3),其差异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0.01。30~39岁组未出现(5~7)天/周打鼾者,其次45~50岁年龄组(5~7)天/周打鼾者发生率较低,为5.56%,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55~60岁年龄组达到22.72%,以后略有下降;生育期妇女(5~7)天/周打鼾者发生率为3.61%,绝经期则达到14.1%。同样,随着BMI的升高,各种程度打鼾的发生率总体上均趋于增大。

表1打鼾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人数)]

2.3调查对象OSAHS总体患病率

根据女性睡眠呼吸紊乱的五个危险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层抽样,依次从各层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9人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59人中,AHI≥5次/h且伴白天嗜睡者16人。根据样本各层OSAHS患病率推算总体各层患者人数,再根据推算出的总体患者人数94人与总体人数865人,计算出调查对象总体患病率为10.87%。

表4调查对象总体OSAHS患病率的计算

2.4多导睡眠监测相关因素分析:

打鼾每周5~7天者的AHI是没有打鼾者的5倍,打鼾声隔壁也能听到者的AHI是非打鼾者的7.15倍。根据睡眠呼吸停止每周发生的天数和每晚发生的次数,AHI差异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0.01(F值分别为5.1146、5.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月经状况者AHI差异的显著性检验,F=5.141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绝经期妇女平均AHI17.133次/h,而生育期妇女为2.129次/h。病例组全部为绝经期妇女。

2.5OSAHS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性激素六项比较

选取16例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正常的年龄相匹配的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比较如下:

表5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比较(x-±S)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OSAHS组患者血清FSH、LH、E2及P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PRL、T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多导睡眠监测对于诊断OSAHS极为重要,该方法复杂、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做为常规检查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本次调查采用量表EpworthSleepinessScale(ESS)评分分层,抽取部分研究个体组成样本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进而推算调查对象总体患病率。

有研究认为,社区女性患病率远远高于临床“患病率”的原因之一是:女性患者有不同于男性的症状,不以白天嗜睡、打鼾为主要表现。本次调查白天嗜睡程度与AHI无关;打鼾的发生在病例组93.18%,健康对照组中也有79.11%,打鼾的严重程度与AHI相关,打鼾越重者AHI越大。我们同意Ferini2Strambi[3]等的观点:打鼾在女性发生率很高,与OSAHS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但既不是该综合征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一般认为,肥胖是OSAHS相关因素之一。衡量肥胖程度的公认指标为BMI,代表全身肥胖程度,并不表示上气道有过多的脂肪积存。应以颈围反映上气道脂肪沉积情况较准确。经皮肤脂肪厚度测量及磁共振检查发现,男性较女性有更多的脂肪沉积在身体的上半部[4][5],这可能是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的原因之一。而脂肪分布受性激素水平影响,女性激素可使脂肪更多地分布于身体的下半部分[6]。调查发现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生育期女性患病率为0.16%,绝经期未接受女性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2.17%,绝经期接受女性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为0.15%。但关于女性激素在OSAHS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还存在争论。女性激素水平差异只是男性和女性许多不同方面之一,月经周期也与年龄等其他OSAHS相关因素有关,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本次调查样本女性绝经期患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前期患病率,比率约为2:1,这与Dancey等[7]研究报道的比率一致,绝经期女性患者比率明显增高。Young[8]、IP[9]等通过研究发现,女性激素的减少在OSAHS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绝经后女性OSAHS患病率的上升与体内性激素的减少与缺失有重要的相关性。同时绝经期女性AHI大于生育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均为绝经期妇女,提示女性激素有保护性作用。

本研究资料显示,病例组全部为绝经期女性,其FSH、LH、E2和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T、PR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绝经妇女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生理和心理的改变,性格敏感,易躁易怒,失眠,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儿茶酚胺、内皮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调,进而可引发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使组织缺氧,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梁荣伟[10]认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是血脂代谢紊乱及冠心病(CHD)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医务人员尤其是社区医务工作者应主动向与患者询问、沟通,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患者的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和解决疑难问题,并可借助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使患者消除疑虑、心情愉快,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使治疗效果显著,减轻女性OSAHS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也帮助我们积累女性OSAHS诊治的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1]AmericanSleepDisordersAssociation1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Revised:diagnosticandcodingmanual1RochesterMN:AmericanSleepisordersAssociation,19971.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适应证(杭州)1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40324041.

[3]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研究协作Ferini2StrambiL,ucconiM,CastronovoV,etal1Snoring&sleepapnea:apopulationstudyinItalianwomen1Sleep,1999,22:85928641.

[4]MillmanRP,CarlisleCC,McGarveyST,etal1Bodyfatdistributionandsleepapneaseverityinwomen1Chest,1995,107:36223661.

[5]WhittleAT,MarshallI,MortimoreIL,etal1Necksofttissueandfatdistribution:comparisonbetweennormalmenandwomenb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1Thorax,1999,54:32323281.

[6]GarauletM,Perez2LlamasF,BarazaJC,etal1Bodyfatdistributioninpre2andpost2menopausalwomen:metabolicandanthropometricvariables1JNutrHealthAging,2002,6:12321261.

[7]DancyDR,HanlyPJ,SoongC,etal.Impactofmenopauseontheprevalenceandseverityofsleepapnea.Chest.2001,120:151-155.

[8]YoungT,FinnL,AustinD,etal.MenopausalstatusandsleepdisorderedbreathingintheWiskoncinSleepCohortstudy.AmJRespirCritCareMed.2003,167:1181-1185.

[9]IpMs,LamB,TangLC,etal.Acommunitystudyofsleepdisorderedbreathinginmiddle-agedChinesewomeninHongKong;prevalenceandgenderdifferences.Chest.2004,125:127-134.

[10]梁荣伟,罗章伟,兰枝.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分析[J].右江医学,2008,36(4):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