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的社会心理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偏瘫病人的社会心理康复

马本亮

马本亮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810007)

【摘要】偏瘫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这类患者和其他患者相比较,存在着特殊的心理状态,常会影响其治疗和康复。

【关键词】偏瘫病人;心脑血管;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25-01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后遗症,病人由于脑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在短时间内突然变的手足不听指挥,生活不能自理。这些病人在患病后因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可导致这些病人有着不同的特殊心理需要和不良的心理反应。偏瘫病人康复期是艰苦而漫长的,病人如果没有坚强乐观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摆脱那些消极悲观的情绪,让病人做到主动配合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尽快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1强化偏瘫病人心理康复治疗的意义

1.1通过护理模式的改变,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不同,做相应的心理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恢复健康。

1.2偏瘫患者是心身双重受创的病人,那么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也应进行心理康复,如此才能有助于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好心理护理,分析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因素,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使患者在良好的心境中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1.3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分析产生不良心理变化的因素,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改变他的不良心理状态。使他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增加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产生了对患侧肢体功能锻炼的毅力,取得提早康复出院的效果。

1.4偏瘫患者由于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其思维活动总是处于与疾病有关的事情,故极易产生不良情绪,而这不良情绪又会导致躯体的不适,进而加剧心理上的痛苦和失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合理有序的作息时间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

2偏瘫病人的主要心理疾病特征

2.1心理上不能接受自己的病情。偏瘫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病人突然从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人变得只能在床上度日,洗浴、如厕、简单的更换衣着,都需要别人扶助,他会特别的烦躁,易发火。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急躁情绪;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怀疑治疗效果不佳,表现为紧张激动,失眠乏力。

2.2自暴自弃。患病以后,出现定位体征,肢体瘫痪,患者受到疾病的巨大的打击以后,心理上一时难以承受。特别是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的患者,生活上更需要他人的照顾。担心难以治愈,不能继续工作,给家庭事业带来影响,对前途无望,对生活悲观。

2.3沉闷,心理压抑,不愿说话。结果终日沉默。内心压抑会加重产生自卑感。生活上不能自理给子女增加麻烦,甚至成为累赘。为此担忧焦虑,今后不能再参加劳动,连自己都不能养活而感到绝望,拒绝治疗及绝食,甚至产生轻生恶念。2.4发自内心的害怕。生病以后由于病人生理储备能力低,体弱多病,自理能力差,大多数怕痛,害怕活动,担心过早活动对以后有不良影响,害怕被社会或亲人抛弃,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3不同病人心理疾病的原因不同

3.1知识型患者。思想上痛苦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今后不能在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些人情绪不善于外露,内心却相当苦闷,会出现沉闷不语,烦躁多虑,痛苦失望,伤心流泪,悲观厌世。

3.2农村老年患者。性格固执,适应力差,反应迟钝,患病后担心子女为承担医疗费用而争吵、扯皮。

3.3下岗及退休人员。对突然发病心理承受压力很大,担心患病给经济、婚姻、家庭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

3.4贫困家庭。收入较低,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生病后,压力巨大,生病后会产生厌世情绪。

4提高偏瘫病人的社会心理康复效果措施

4.1鼓励法。偏瘫病人在心理上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原因主要与偏瘫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运动功能、经济状况、参与家庭活动的能力改变,以及就业能力的改变等方面有关,从而导致患者的心理平衡失调,从而就产生一系列的病态心理。要在控病中积极动员和鼓励患者去积极的面对。脑部受伤要比骨骼、肌肉、其它任何脏器等损伤都恢复得慢。神经细胞坏死不能再生,只有启发和诱导其它脑细胞去代替失去的功能。

4.2正确科学的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因为指导失误也会导致患者对康复失去信心。有些人一律采用同样的方法,这样不但疗效不明显,反而使患者延长了恢复的时间或失去了康复的机会,这样会造成患者新的心理创伤。患者康复的大多数工作是在家属的配合下进行的。所以对其家属和护理人员要进行偏瘫疾病知识的培训。医生给康复训练指导后,首先要让家亲属领会,然后按照医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反复训练,尽量为患者增加康复训练的机会。

4.3退休的老人。由于年老生理储备能力低,体弱多病,自理能力差,大多数怕痛,害怕活动,担心过早活动对以后有不良影响,甚至拒绝。家人要在这化学反应方向多安排社会活动,增加老年人活动,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可以替代患肢,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健肢的娱乐活动,以实现自我活动价值。对于上班的患者,可以和其家属及工作单位联系,尽可能的为患者安排适合的岗位,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让患者感觉到自己仍然是“有用”的人。

4.4农村老人。要做好子女家属的工作,病老生死是自然法则,不能回避。作为家属在亲人病重时要给予关心爱护,子女负担老人的一切是应尽义务。护士要用亲切安慰、规劝的语言多与老人攀谈,给予生活上的照顾,使病人及家属都感到护士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亲属就更不应该嫌弃老人,让患者在病痛中得到温暖,从而树立生活的信心。

4.5下岗职工及退休人员。护士在与病人交谈中,讲解一些有关疾病的初浅知识来改变病人对疾病似懂非懂,而引起胡思乱想,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劝导他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早日康复。对退休的老人,尽量多安排一些老年人活动,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可以替代患肢,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健肢的娱乐活动,以实现自我活动价值。对于上班的患者,可以和其家属及工作单位联系,尽可能的为患者安排适合的岗位,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让患者感觉到自己仍然是“有用”的人。另外家人要定期邀请医务人员上门康复指导,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使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建立健全的网络与电话联系,针对患者病情提供可行的辅助用具并对症指导,解除顾虑及烦恼。

5结束语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肢体瘫痪多为突发性,使患者在心理上往往蒙受巨大的打击和创伤,出现沉闷少语,焦虑烦躁,郁郁寡欢,悲观失望等情绪,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康复护士不仅要在生理上给予他们治疗,还要在心理上给予他们帮助,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他们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姚菊峰,张继敏,孙静,等.脑卒中患者生活满惫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5,35(11):684-683

[2]高玉芳.心理情感障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中国脑血管病康复医学杂志,2003,5(1):42

[3]关建伟,巫志明,皱劲.脑卒中后抑郁与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