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土建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谈土建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潘国泰

关键词:土建施工;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一、土建工程施工的特点

1.1土建工程复杂性较高

土建工程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工程项目类型,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首要的特点就是比较复杂。在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工程不同项目以及工作部分的分配,这是一些行业项目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也体现了土建施工的特殊性以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在土建工程施工阶段有数量较多的人员参与进去的同时,还有各种大型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无论是人员的繁杂还是器械的复杂性,都会给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工作难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土建工程项目的复杂性。

1.2土建施工环境相对恶劣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存在较多的高空作业、露天作业等施工项目,高层建筑项目建设伴随着施工工程进度的推进,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施工的环境也比较恶劣。土建施工露天作业,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天气状况、气温状况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土建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除此之外,土建建筑施工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个建筑项目不一样的施工阶段或者是不一样的施工项目相互交叉进行的情况,不一样的建筑施工内容所的安全管理的重点以及难点有所不同,这就对我国土建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造成消极影响。

1.3土建施工体力工作人员占比高

当前,我国土建施工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理想状态。其主要受到土建施工器械的发展制约,更是由于一些施工主体为追求经济收益而缩减成本,使得我国土建施工过程中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更多的是利用人力进行施工作业,这就造成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土建工程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体力的大量消耗,过度的体力消耗会导致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比较差,这也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

二、土建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2.1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政府法律约束以及监督手段的不完善和建筑单位的社会责任感的欠缺。政府对建筑施工的不够重视,使建筑施工法律约束和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建筑行业不能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因此,当施工出现安全事故时,不能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改进,加重安全问题。同时,也存在地方政府执法不严,对建筑施工方面的隐患后知后觉,对建筑工程批准、检测、验收等方面管理不足,导致建筑事故的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为了提高利润增强竞争力,往往会忽视建筑安全方面的问题以缩小建筑成本。在短期利益的诱导下,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等现象,给安全造成隐患。

2.2施工环境的不适应状态

施工现场有时会遇到地形条件复杂、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和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等情况,如果不能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工程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事故将会在所难免。自然气候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在遇到暴雨、冰雹天气,在特定地区还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中,有的预测不到,较难避免,比如地震,因为现在人类预测地震的技术还不够先进,很难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但跟多的灾害情况是可以提前做好防备的,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并采取及时布置现场、撤离施工人员的有效措施。

2.3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建设一线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放下锄头拿砖刀,使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于此类。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该培训的人员没有得到培训,特别是新人场工人大多没有受到过安全教育,班前活动没有进行;二是“三类人”、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企业三级教育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

三、土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

3.1健全安全生产委员会与安全规章制度

施工企业要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企业总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重大问题的组织研究和决策;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公司安全部、工会、人力资源部、包维护等主要负责人,落实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不仅了解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并贯彻到基层,负责修订和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在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监督、检查、指导安全生产,查处违章、违规行为,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3.2创造良好施工环境

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安全事故有时是防不胜防,但是良好的施工环境对减小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是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施工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而做到预防的首要任务是从心理上足够重视,井然有序的施工环境会将这种重视表现出来,当施工人员面对良好的施工环境时,会自然而然地更加认真地完成任务,心理重视度的提高不仅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施工环境废弃物乱堆乱放,到处零散的是施工余料,安全隐患自然很大,甚至一根螺丝钉都可能拖垮一座桥。

3.3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3.3.1新入场职工的安全教育。公司对进场的职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施工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部位及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要求。新入场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经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方准上岗,并建立培训档案。

3.3.2特种作业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除一般性安全教育外,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针对季节性变化、工种对象改变、工种变换、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以及发现事故隐患或事故后,还应进行特定的安全教育。公司采取不同的形式,加强施工现场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公司质量安全部统一组织,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强制性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各单位、项目部具体实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严格考试。

3.3.3经常性安全教育。公司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包括季节性安全教育、节假日加班加点职工的安全教育、突击赶任务情况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三违”行为造成的。对“三违”人员,除经济处罚外,还要对其补课、录像,书面写出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使其认识危害,杜绝“三违”。

四、结语

安全第一,肯定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可见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预防为主,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安全需日日抓,天天讲。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企业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所有从业人员。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舒荣.土建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9).

[2]安文阔,我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山西建筑,2010年第2期

[3]朱恒奇,李烨.浅析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建筑安全,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