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西方丝绸之路研究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0
/ 2

改革开放后西方丝绸之路研究文献综述

贺路平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

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之后,国内外开始掀起研究“丝绸之路”的热潮。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国家研究丝绸之路的文献进行总结梳理,进而推动西方学者正确认识中国政治主张和意图、引导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正确认识,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而推动倡议的落实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丝绸之路;西方;改革开放

正文:

一、整体现状

十九世纪,欧洲考古学家对丝绸之路沿线中的一些古老遗迹及路线进行考察,开始了丝绸之路研究一个热潮,但是这段时期对其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对丝绸之路的遗迹进行发掘和回收;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丝绸之路的研究步入一个快速发展和繁荣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便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促使其步入经济腾飞和思想解放时期。中国许多高校、学术机构以及专门学术机构的出现为“丝绸之路”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西方对丝绸之路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之后也开始兴起,许多学者也发表了一些期刊论文和专著。西方国家对丝绸之路开始大规模、专门化的研究开始于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立。它宣称:“丝绸之路”一词是指连接远东,中亚,印度次大陆,伊朗和安纳托利亚高原,考卡斯,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地区的广阔的陆路和海上贸易和通讯线路网欧洲,沿着这些路线的人民和货物的不断流动,促成了三千年来空前的知识,思想,信仰,习俗和传统的传播和交流。虽然该研究更多的是以教科文组织所赋予的使命和目标为准则,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研究丝绸之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当代社会实现文化间的对话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丝绸之路的研究又步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其中不仅是由于学术发展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与当前的政治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国家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更是推动丝绸之路研究的快速发展。该时期,丝绸之路不仅在历史学方面有质的发展,其跨学科研究也十分迅猛,已经逐渐深入至多个学科,并衍生出许多交叉学科主题。

二、具体研究内容的梳理

“丝绸之路”是一个蕴含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因素的混合的概念,西方学者对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对丝绸之路的形成问题上,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CraigBenjamin在《第一条丝绸之路:贸易路线连接非洲-欧亚大陆的广阔大陆》(TheFirstSilkRoads:TradeRoutesConnectTheVastContinentOfAfro-Eurasia)一文中便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介绍,他将丝绸之路分为两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在公元前50年至250年之间,其主要发生于中国,印度,库山,伊朗,草原游牧和地中海文化之间;第二个时代是从公园700年到1200年不等,它把中国,印度,东南亚,伊斯兰国和地中海连接起来。与此同时,他还认为贸易是这两个时代的主要功能,并对这两个阶段内的产品交换等经济活动进行许多论述[];ChristopherI.Beckwith在《丝绸之路的帝国:亚欧大陆中部从青铜到现在的历史》(EmpiresofTheSilkRode:AHistoryofTheCentralEurasiaFromtheBronzetothePresent)一书中对丝绸之路的起源、变革和衰败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且提出“丝绸之路帝国”将欧亚大陆中部置于世界历史框架之中,并展示了为什么该地区是了解文明历史的中心。[]关于丝绸之路形成除了进行专门论述之外,也零散的出现于很多先关论述中。

第二,在对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和影响问题上,西方学者也进行了诸多论述。其中以201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东方丝绸之路的故事:2015年会议录》(TheEasternSilkRoadsStory2015ConferenceProceedings)为代表,在会议上,21位来自各地区重点研究中心和文化机构的发言人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专业研究人员、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为丝绸之路研究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同时,与会人员利用会议提供的机会,为形成未来的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此外,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宗教文化也随着得到广泛传播。CraigBenjamin在《第一条丝绸之路》(TheFirstSildRoads)中便对丝绸之路与宗教进行专门地论述,其中对佛教、伊斯兰教和东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宗教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三,在对丝绸之路商品和贸易发展问题上,丝绸之路一般都被视为一条沟通亚欧大陆的进行商品交换的经济路线,产品交换和进行商业贸易是其基本活动。KwaChongGuan在《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创意的历史》(TheMaritimeSilkRoad:HistoryofanIdea.)一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结构和重建中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波斯贸易世界(7-17世纪);“亚洲海上贸易繁荣”(10-13世纪);“商业时代”(1450-1680),并对各个时期的商品贸易和活动进行详细论述。[]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所强调和注重的是丝绸之路的经济属性。

除此之外,西方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研究还聚焦在许多方面,例如:威廉·麦克尼尔证明丝绸之路在中国疾病史上的重要作用欧亚大陆,他也争辩说,他们创建了一个统一的欧亚体系汉代征服新疆后的贸易。大卫·克里斯蒂安对丝绸之路沿线发生的生态交流和欧亚大陆从农业世界到草原的牧民世界进行论述等等,这里便不再进行详细叙述。

通过对西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既可以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一带一路认识中存在的偏差,进而对症下药,针对这些问题作出恰当的解答;与此同时,也可以借鉴西方学者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建议和看法,促进“一带一路”思想构建的逐步完善,并最终得到得以成功实践。

参考文献:

[]CraigBenjamin.TheFirstSilkRoads:TradeRoutesConnectTheVastContinentOfAfro-Eurasia.[J].TheLexile®FrameworkforReading.2014.

[]ChristopherI.Beckwith.EmpiresofTheSilkRode:AHistoryofTheCentralEurasiaFromtheBronzetothePresent[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9.

[]TheEasternSilkRoadsStory2015ConferenceProceedings.UnitedNationsEducational,[J].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2016.

[]KwaChongGuan.TheMaritimeSilkRoad:HistoryofanIdea.[J].Nalanda-SriwijayaCentreWorkingPaper.2016.

作者简介:贺路平(1994.03—),女,山东省莱芜人,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大学世界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