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探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探寻

章炜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四川省614000

摘要:现阶段,在城市车辆迅速增加的环境背景下,其停车需求日益增加,并逐渐形成“停车难”的发展现象,影响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因此,公共停车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出行交通的公共设施,而是将汽车交通合理化和规范化的有效管理手段,对城市动态交通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管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停车场的规划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限制汽车的出行,以解决不必要的停车问题为原则,积极倡导共乘形式的乘用率结合公共交通发展,进而实现公共停车场规划和设计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1导言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现在公共停车场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想象了,再加上有些公共停车场在设计上不符合规范,导致停车场内的车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停放,干扰了其他使用者进行停车,让公共停车场没有实现它原有的价值,不合理的设计也会引起交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2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的基本原理

在对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原理进行阐述前,需要先对城市公共停车场的概念加以明确,即以城市停车规划为依据确定的除建筑物配套停车场地以外的,具有公共性质的所有停车场的总称,它的主要作用是为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是城市中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鉴于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公共属性,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除了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停车场的特殊用途,可根据如下原理进行设计。

2.1安全原理

由于公共停车场是为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的,所以车辆必然会在停车场内频繁出入,为防止车辆进场和出场时发生交通事故,设计时应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安全性原理具体是指停车场内的各种设施、绿化植物的布局不能妨碍车辆的正常通行,更不能影响车辆的停放及进出,从而为车辆提供安全保障。

2.2人本原理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场地通常采用的都是硬质混凝土地面,由于这种材质具有良好的吸热性能,若是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其温度会大幅度升高,从而导致其上停放车辆的车室内温度增加,车内过高的温度会给驾驶员带来不适感,鉴于此,在公共停车场设计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停车场内多种植一些绿色植物,降低地面及车内温度。

3当前公共停车场的现况分析

车辆要想进入公共区域停车场就需要停车刷卡,经过系统自动确认之后,如果信息相符,自控设备会放行;否则自动设备会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当上下班高峰期时,停车数量将会增加,在停车场入口或出口会出现堵车现象;车主进入停车场后,不能准确而迅速地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停车位,这样不仅仅是降低了停车场的运行效率而且浪费了车主的时间;当停车场内的车辆增多时,会给管理人员带来许多不便,车辆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出口计费系统是人工操作的,人工操作过程中造成的某些收费误差是不可避免。因此,提高传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已成为必然趋势。

4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方法

某市在某区拟建一个中型的公共停车场,建设用地已经选定,该地块的等高距为0.5m,东南角交叉口K点的标高为98.56m,该城市次干道的路面宽为12.0m。

4.1公共停车场整体空间优化设计

为了将我们城市的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更好我们在整体空间也要进行优化设计,比如,在停车场内要保障视线明确、通达,不能设计太多的视线阻挡物,否则会引发事故,也会造成驾驶员停车的不便。在设计中尽量的减少转弯的次数,保持整个空间的开阔性。还有在停车场内坡道转弯车要尽量的简洁,注意在停车场内速度的变化对驾驶员的影响。

4.2出入口通道设计

相关规范规定,中型停车场必须设置2个出入口,并且应位于城市次干道上,与主干道交叉口道路红线交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70m。鉴于该停车场以小型车辆的停放为主,故此出入口的通道宽度设计为6.0m,通道最小平曲线半径按7.0m进行设计,通道直线与曲线地段的最大纵坡分别设计为15%和12%,若是相邻两个坡度之间的代数差超过2%,则应当设计竖曲线。为确保车辆在进出停车场时的安全性,在出入口后退2.0m的通道中心线两侧60°角的范围以内,不得设置遮挡驾驶员视线的物体。

4.3公共停车空间环境设计

4.3.1停车空间环境设计

在停车场照明上要考虑到标志、入口、地面标线、行人路线、车位车身还有周围的环境,要以节约能源为原则兼顾到各个角落。停车场的内外会有很多的标志,如果通过自身发光或者外界照明还无法满足人们需要的话就要采用照明了。入口处岗亭照明是为了保证交流和辨识,岗亭工作台的照明为了检查证件出入卡还有保证交款。为了方便车辆的进出停车车位处地面的标线和隔离的栏杆都要明显的展现。当驾驶员取车或者是步行时步行道也要考虑其照明。

4.3.2停车空间边界设计

城市中停车场停车空间的边界区域也要让使用者感到舒心的,能给城市带来美感的。停车场边界可以合理的进行商铺布局,如快餐销售点、咖啡屋等服务性商铺,这样可以提升停车场的活力。如果停车场就在人行道的附件,可以考虑在边界人行道上添置简单的座椅或者树荫。为了更好的将周边区域和公共停车场进行区分在停车场边界设计中在高低差上要合理处理。但是在坡度上要有一定的限定,因为有些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有限的。还有以一种边界区分就是在停车场周围使用一些造型上美观的围栏。

4.3.3公共停车场的小品设计

小品主要有座椅、花坛、指示牌等这些事物能够提升空间的气氛,让停车场不那么死气沉沉的,小品的设计要以停车场为大的背景突出鲜活的形象,这样可以满足使用者的舒适性。

4.4雨水口设计

该停车场在各组停车位之间均设计了隔离带,由此将停车场划分成8个区域,为使雨水口的布设位置更加合理,可以停车坪纵横坡对积水点进行判断,并在积水点上布设雨水口,具体布设情况如下:第Ⅰ组与出口通道积水点在分隔带的下方,第Ⅱ组与第Ⅲ组、第Ⅳ组与第Ⅴ组的积水点分别位于右下方和右上方,第Ⅵ组与第Ⅶ组的积水点位于左上方,第Ⅷ组与第Ⅸ组的积水点位于分隔带的下方。该停车场东西方向的停车坪通道长度44.0m和61.6m,通道的纵坡小于3%,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要求,应当在各组停车位的中间位置处增设一个雨水口。同时为便于停车场内雨水的顺利排出,还应在出入口通道的左侧布设一个雨水口。

4.5停车坪设计

该停车场内的车辆全部按照垂直的形式停放,鉴于停车场内以小型车的停放为主,按照规范要求,垂直通道方向停车带的宽度可设计为6.0m,平行通道方向停车带的宽度可设计为3.0m,边缘及转角处的停车位应当比普通车位的宽度多出30cm。相关规范要求,对地坪进行设计时,其坡度应当超过排水最小坡度的0.3%,并小于规范规定的最大坡度值,即平行通道方向为1%,垂直通道方向为3%。结合该停车场所处地段的地形变化趋势,对东西及南北方向的通道坡度进行设计时,均取1%。

5结论

总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公共停车场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既要保证停车场的安全性,还要体现出其功能性,并且应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换言之,设计停车场必须重视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标,设计人员除要了解并掌握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原理之外,还要熟悉具体的设计方法,并能够结合规范将之用于实际工程当中,从而使设计出来的停车场达到合理性、安全性、可用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汤艳,甘德欣,曾敏.生态停车场设计原理与方法[J].山西建筑,2010,10:20-21.

[2]王滢.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的要点分析[J].门窗,2014,10:157.

[3]王滢.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J].中国建材科技,2014,05:185+187.

[4]王培鉴.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16,09: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