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术中异常情况与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白内障患者术中异常情况与处理

朱洪芬

朱洪芬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75200)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总结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实施白内障手术患者,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并发症情况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有11例患者术中出现并发症,占14.7%,包括后囊破裂6例(8.0%)、晶体脱位1例(1.3%)、球内出血3例(4.0%)、角膜水肿1例(1.3%);随访发现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视力<0.5(8.0%),视力0.05~0.3(29.3%),视力>0.3且≤6(46.7%)、视力>0.6(16.0%)。结论:针对白内障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当加强预防和控制,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白内障;后囊破裂;晶体脱位;球内出血;并发症;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67-02

白内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晶状体代谢紊乱和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常见原因包括老化、营养障碍、中毒、辐射等,晶状体浑浊会使光线无法正常投射到视网膜上,进而出现视力模糊,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是白内障的高发人群,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发病率也会显著提高[1]。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有关白内障药物的确切疗效尚在探索阶段,手术成为根除白内障的常规方法,但白内障术中易出现后囊破裂,晶体脱位,玻璃体脱出,球内出血等异常情况,严重影响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2-3]。为探讨白内障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总结处理方法,提高白内障手术临床疗效,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实施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实施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白内障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视网膜电图和视力评估确诊,术前视力<0.1,临床表现:视力进行性减退,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显著增加。本组病例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3~86岁之间,平均年龄(59.80±6.42)岁。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术。术前行全身检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压、血糖,待相关指标稳定后进入术前准备阶段。术前连续使用抗生素滴眼液3~5d,手术均在局麻或表麻下进行,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预防感染,本组病例围术期静脉不使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情况,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观察本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18.0统计软件包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患者白内障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共有11例患者术中出现并发症,占14.7%,其中,后囊破裂6例,占8.0%,晶体脱位1例,占1.3%,球内出血3例,占4.0%,角膜水肿1例,占1.3%,经相应方法处理后病症基本消除。

2.2本组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视力恢复情况,发现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其中6例术后视力<0.5,22例术后视力为0.05~0.3,35例术后视力>0.3且≤6,12例术后视力>0.6。具体统计结果见表。

3.讨论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白内障术中异常情况,总结针对性处理方法,从而加强早期干预,提高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研究数据显示本组75例患者共有11例患者术中出现异常情况,异常表现包括后囊破裂、晶体脱位、球内出血和角膜水肿,其中,后囊破裂的发生率最高,占8.0%,经相应处理后症状病症基本消除,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其中,46.7%的患者视力>0.3且≤0.6,16.0%的患者视力>0.6。随访结果提示针对白内障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可避免影响术后视力恢复,保证手术效果。

后囊破裂是白内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与术者操作熟练状态和患者状态有关,如果撕囊口较小且术者未掌握好力度就会导致后囊破裂。此外,在处理晶状体皮质时不慎侵入后膜囊,植入晶状体调位不准确未达到要求都会增加后囊破裂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术者应当谨慎进行各项手术操作,使用适量的粘弹剂,保证撕囊口直径适宜,一旦出现后囊破裂需立即停止手术针对破裂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术中出现晶体脱位的患者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观察晶状体囊袋及晶状体悬韧带情况,如果均不稳定需选择人工晶状体悬吊或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针对球内出血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如果分离晶状体皮质时出现球内出血要立即停止手术并使用高渗剂和止血药物,1周后继续手术,如果是撕囊时发生球内出血需间歇压迫眼球,如眼压仍然较高需立即停止手术给予相同处理,并在1周后继续手术。

综上,针对白内障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当加强临床干预,及时对症处理,防止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视力恢复。

【参考文献】

[1]温祖群.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6):1525-1528.

[2]刘岩.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病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398-1399.

[3]刘兵.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25):28-29.

[4]马建黎,臧新莲,谢亚平等.高龄白内障患者术中异常情况与处理[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6):46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