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西铁路框架桥架空顶进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浅谈宁西铁路框架桥架空顶进施工技术

王娜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文章结合K380+613框架桥下穿宁西铁路工程实例,详细介绍箱形桥支撑桩开挖、线路架空及拆除、顶进施工,以及铺设护轮轨、抽换轨枕、恢复线路、路基注浆等施工项目。希望对下穿既有线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线路架空;顶进;应力放散;路基注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4-0091-03

1.工程概况

K380+613框架桥位于曲屯-镇平区间,孔径2~16.0m,桥长30.5m,顶程33m,设计顶力3800T,与线路正交,穿越上、下行两股道。该桥为交通涵,地面以下0~2m为粗砂,承载力250KPa,2~5m为细圆砾土,承载力400KPa,5m以下为砂岩夹泥岩,承载力350KPa。

2.框架桥顶进施工

2.1既有设备防护

施工前采用插打工字钢的方式在桥涵两侧顺顶进方向布置,入土深度与外露长度按1:1设置,以保证开挖后路基土不坍塌。工字钢布置形式如图1。

图1K380+613插打工字钢防护示意图

2.2支撑桩开挖及砼浇注

顶进施工时线路采用D型便梁架空,D型梁基础设挖孔桩基础。中间共用支撑桩4根,桩径1.5m,桩长15m,其余8根支撑桩为1.25m,桩长12m。挖孔桩基础施工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1)便梁支撑挖孔桩直径为1.25m,砼标号为C30,钢筋混凝土护壁厚30cm,砼标号为C20。

(2)开挖前,对场地周围进行围护,在挖孔桩线路侧设置挡碴板,防止道碴滚落,保护线路稳定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3)为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挖孔桩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护壁,每次开挖深度根据地质情况控制在0.3~1.0m。

(4)由于挖孔桩距离既有线接触网较近,钢筋笼采用人工在孔内绑扎的方式进行,钢筋运输过程中禁止横放在钢轨和轨道安全限界范围内,箍筋先全部下放至孔底,主筋按现场情况进行分节制作,每节长度不大于5m,边下放主筋边提升箍筋绑孔,主筋采用焊接、套筒连接或绑扎,制作主筋时接头错开布置,同一截面的接头不能超过总数量的50%。下放钢筋时,必须保证钢筋与接触网2m的安全距离。

(5)灌注C30砼孔桩。砼在拌合站集中拌制,砼运输车运至现场,砼输送泵配合串筒送至工作面。每灌注0.3~0.5米,振捣一次。

(6)挖孔桩井口围护高出地面30cm,防止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挖孔桩作业暂停时,孔口必须罩盖;需挂设警示标志;雨天禁止开挖。

2.3应力放散

由于宁西铁路已换铺为无缝线路,为防止在架空顶进期间线路爬行及胀轨跑道,在线路架空之前必须对线路进行应力放散。在施工过程中不间断对架空地段的钢轨线路进行浇水降温,确保线路满足施工作业要求。应力放散后的线路锁定轨温要满足线路架空顶进施工的要求。架空顶进结束后,要对线路进行回散,恢复线路的正常状态。

应力放散施工方法如下:

(1)应力放散在封锁点内进行,提前申请封锁施工并按防护要求设置防护。

(2)松开放散区段钢轨扣配件,扒开压机窝,散放滚筒。

(3)根据施工期间气温和放散长度计算好锯轨长度,然后锯轨,安设拉伸器、撞轨车、滚筒,捅下与钢轨粘在一起的胶垫,然后进行另一股。轨端要锯齐,拉伸器正确安设、撞轨车、撞轨包方向正确,滚杠放平、方向正确,整正胶垫。锯轨人员要戴好劳保用品,切割钢轨时,其他人员应远离切割机的前方和左右两侧,防止锯片破损伤人。滚杠安设时作业人员手不得伸入钢轨与轨枕间,防止压伤。不许用道碴支垫撬棍。

(4)拉伸器拉紧后开始撞轨,每工区均要用道钉锤敲震钢轨,各观测点拉伸到位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拉伸到位后保压。撤除滚杠,全面锁定线路,之后松开拉伸器,钻孔、倒棱、上接头夹板,拧紧接头螺栓。要求扭矩达到1000N•M,撞轨时要听从指挥,用力一致。

(5)另一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拉伸、撞轨、观测位移。锁定线路并整改超限轨距。

(6)回检,对不合格处所提出由作业工区整改。上好轨道加强设备(防爬器、防胀插板、轨距拉杆、地锚拉杆),回填道碴。

(7)将所携带工具清点,装车返回,销点。

2.4线路架空

此涵洞先采用16+24+24+16mD型便梁架空,顶进右侧箱体,到位后,拆除右侧24+16m便梁,将左侧16+24m便梁向右移动3.7m,使D型梁纵梁一端支立于右侧箱体边墙上,另一端支立于支撑桩上,顶进左侧箱体。

(1)线路架空前,先向路局登记要点。装、卸D型便梁均在天窗点内进行,并提前申请接触网停电。

(2)按D型梁横梁尺寸及位置调整轨枕间距,在调整好的轨枕间距内扒除部分道碴并分别从两侧穿入横梁。不得在股道间穿横梁施工,避免钢轨联电。而后采用定位角钢定位横梁,同时垫好橡胶垫,上好钢轨扣件。

(3)在天窗点内用轨道车将纵梁卸到设计位置,并对纵梁进行调整和加固。

(4)将横梁两端头及以外的道碴清除,分别将纵梁就位,并安装连接板及牛腿,此时钢轨扣件可以临时松开,待纵梁与横梁连接完毕后再固定钢轨扣件。

(5)安装斜杆及联结系统、挡碴件等。

2.5顶进施工

箱身挖土→顶进→换顶铁→再挖土→再顶进→循环往复直至箱身就位。

(1)此箱形桥为2~16.0m顶进,在线路南侧每孔分两节预制,先顶进右侧箱体,顶进时先顶进第一节,当第一节箱体后端即将顶至新建二线轨道下时,停止顶进,顶进第二节箱体至距离第一节箱体2m位置,在两节箱体间安装中继间千斤顶,第一节顶进时以第二节为后背,中继间千斤顶达到顶程后,再顶进第二节箱体,两节箱体交替顶进至全部就位。将右侧台背及台顶回填,拆除D型便梁。

(2)要点拆除顶进完成的右侧箱体位置D型便梁,将左侧箱体对应位置24mD型梁纵梁向大里程侧移动3.7m,使D型梁纵梁一端支立于右侧箱体边墙上,另一端支立于支撑桩上,与右侧箱体采用同样的方法顶至设计位置。

(3)顶进左侧箱体至中间支撑桩位置时逐步拆除中间支撑桩。

(4)顶镐必须行程一致,保持同一种顶力,顶镐及施顶方向必须与桥轴线一致布置,为使顶镐作用力均匀传至后背,在后背和顶镐、箱尾与顶铁之间各设分配梁。顶铁的安设更换用25t吊车,人工配合,为保证顶铁的稳定,顶铁纵向每4~8米设一道横顶梁,以增加顶柱的整体性能。

(5)顶进时,挖运土方与顶进作业循环交替进行。每前进一顶程,即切换油路,并将顶进千斤顶活塞拉回复原,补放小顶铁或顶柱,更换长顶铁或顶柱,安装横梁。

(6)顶进设备配置

此框架混凝土4020.0m3,顶面保护层56.7m3,总计4076.6m3。分4节预制,每节1019.2m3。

按:P=KN,式中:P—最大顶力(t);K—系数,按1.5计算;N—箱桥自重;

N=1019.2×2.6=2649.8t(钢筋砼按2.6t/m3计算)

P=KN=2649.8×1.5=3974.7t

按:N=Pmax/(T×η),式中:N-需用千斤顶台数;Pmax-计算最大顶力;T-千斤顶额定推力;η-千斤顶的功率系数;采用一次顶进法,选用320t顶镐,顶程33m,功率系数取0.7。

代入公式:N=3974.7/(320×0.7)=17.7≈18台。

采用320吨顶镐18台,备用4台,共需22台。油泵采用柱塞式高压油泵,电控液压驱动。顶铁由旧钢轨和钢板焊接而成,其长度有50、100、200、400cm不等,根据顶程配置。

2.6台背回填

框架顶进就位后,立即进行台背回填。

台背回填主要施工项目有:两侧过渡段回填→注浆加固→道碴回填→机械振捣。

2.6.1两侧过渡段回填

(1)两侧路基过渡段采用透水性好的砂夹碎石进行回填,两侧同时分层填筑,每层0.3米厚。填筑时按照1:1坡度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3m,每层必须保证虚土等清除干净并开挖到坚实的料层断面。

(2)填筑夯实采用小型振动夯机和人工夯实相结合的方式,填筑后每层的压实度需进行检测,特别是衔接处,确保压实度不少于96%。

(3)填料用自卸车运至现场,人工摊平夯实,当天摊铺的必须确保当天夯实完毕。

(4)为了避免填筑不实,遗留后患,填筑后对回填部分路基进行注浆加固。

(5)注浆加固采用钻孔高压灌浆处理,钻孔采用ф130mm孔径,梅花型布置,间距2*2m,垂直钻孔,孔深为路基面至开挖面+2m,孔口1~1.5m采用ф127套管索孔。注浆参数:水灰比1:1.2,水泥采用P.O42.5水泥,注浆压力不超过0.5MPa,注浆开始时压力不宜太大,应循序渐进,间歇进行,注浆量根据注浆体积现场确定。

2.6.2箱顶回填

框架桥顶进就位后路肩以上部位回填道碴,路肩以下部位回填砂夹碎石。回填采用土筐装碴,人工运至路基上。

砂夹碎石按30%碎石考虑,碎石粒径不小于0.1mm,不大于45mm,采用人工夯实,表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150Mpa/m。

道碴振捣采用小型专用机械振捣。每填筑30cm时全面振捣一遍,振捣时每点插棒时间不得小于50秒,插棒点间距不得大于50cm。

2.7线路恢复

道碴填满捣实之后,要点开始逐步拆除架空设备并恢复线路。拆除顺序如下:抽换轨枕、调整间距→拆除纵梁→按隔六抽一的原则抽出横梁→补充道碴并捣实→线路沉落整修及养护→恢复常速。

(1)将既有箱型桥上的普通轨枕按照隔六抽一的原则更换为桥枕,抽出轨枕后及时对道床进行全面彻底清筛,保证枕下清洁道碴厚度符合技术要求。穿入新桥枕对位后,由换枕人员上齐配件,拧紧螺栓,扭力矩达到设计要求标准。换完一根轨枕捣固一根,并将轨枕底部进行破底清筛,保证线路弹性一致。抽换后轨枕要达到位置正确方正,胶垫无偏斜,扣件正、紧、靠。按设计标高用人工或小型机械进行全面起道捣固,保证轨枕承载力均匀,无暗坑,无吊板,同时加强对桥头、道口钢轨接头捣固。经过线路全面整修,使轨距、方向、高低、水平四大项符合验收标准。对胶垫、扣件全面整修一遍,达到正、紧、靠,扭力矩达到规定标准。线路外观整修,石碴均匀,顶面及边坡平整,散乱石碴收回,路肩平整,污土清到路基以外,线路各种标志恢复原位。

(2)在确定道床已密实可承载线路之后,在封锁点内开始拆除纵梁,并吊装下道,此时线路由横梁和既有砼枕承载。纵梁下道用轨道车要点运出,同时将护轮轨吊装到线路上,护轮轨长度按照设计要求超出箱型桥外直轨部分不小于6m,与桥枕加固牢固,并安装梭头。吊装前每片纵梁至少要留有两根横梁在两端连接,确保梁体稳定,待轨道车进入区间吊装时再全部拆除。

(3)抽横梁时要先把一端橡胶垫撤下,以免带动线路变形。每抽一根填实道碴后再抽下一根,不可以连续抽换。

(4)抽出横梁必须按隔六抽一的原则抽换,起道时不允许用齿条起道机起道,一律用液压起道机作业。中午高温期间禁止抽枕和起道作业。

(5)对线路进行沉落整修及通车后线路养护

抽出横梁、换轨枕之后,要对架空地段的道床反复振捣,补充道碴,每过一趟车要及时检查线路变化情况,并进行整治。对施工范围内的线路进行沉落整修,该补碴的补足,线路有变化的按标准调整好。确认全部线路达到可恢复常速的标准后,申请恢复常速。

3.顶进施工注意事项

(1)架空前对钢轨进行探伤,发现有伤损轨必须立即换掉。

(2)线路架空完毕,每两小时检查线路的方向、水平、轨距(轨距偏差为-2,+6,轨道三角坑、方向、高低、水平偏差均为每10m不得大于4mm)及加固螺栓扣件是否松动,其它料具严禁侵限,站内钢枕与线路钢轨接触处的绝缘是否良好等,并做到每过一次列车检查一遍。

(3)挖土与顶进紧密结合,每顶一镐,挖一次土。严禁超挖、掏洞取土。挖土采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挖土,并配备装载机装土,采用自卸汽车出土。

(4)顶进施工时,应先试顶。每当油压升高5~10Mpa时,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处理。当千斤顶活塞开始伸出时,顶柱(铁)压紧后,应即停顶,经检查各部位无异常活动时,可再开泵,直至箱身启动。

(5)每次顶进作业前检查液压系统、顶柱、后背变化情况。

(6)顶进施工时,开挖坡面应平顺整齐,不得有反坡,不得一次挖通。平台上不得积存土壤。开挖底面根据地质状况高于箱身底面5~10cm。

(7)当箱身由底板进入土层,即由刚性地基进入弹性地基。可能产生低头现象,除按设计要求箱身前端做成船头坡外,在挖土时底板根据地质情况应少挖5~10cm,预留沉降量。禁止超挖,如基底为软土层,则需先进行地基换填等处理,以使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继续施工,克服低头现象。顶进时,严禁带水顶进。

(8)顶进作业开始后,应连续作业。少挖、快运、快顶。杜绝前方开挖面塌方现象。当列车将到来时,停止顶进。夜间停止顶进施工。

(9)挖土工作与观测人员配合,随时掌握箱身方向变化。顶进前于箱身顶板两端用红色油漆标注出方向控制点,在箱身顶板顶的四角用红色油漆标注高程控制点。在顶进过程中,为了防止过大的方向及高程误差,每个顶程测量一次,高程偏差控制在+150mm,-200mm范围内。箱身每前进一顶程,观测轴线和高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纠偏方法如下:

中线偏差调整主要依靠关闭部分顶镐,使箱身所受顶力左右不对称,以达到调整箱身中线偏差的目的。

若箱身中线左偏,则关闭部分右侧顶镐以减小右侧顶力;反之亦然。

为防止顶进过程中出现“扎头”现象,在框架桥前端底部设5%船头坡。

标高偏差调整主要依靠超挖土方及接长滑板,来达到调整箱桥标高偏差的目的。若箱桥标高偏高,则适当进行超挖;若出现“扎头”则对滑板进行接长。

接长滑板采用30cm厚C20快干混凝土,顶面铺设滑石粉,以免顶进时因摩阻力过大而拉断滑板。

4.结语

本文结合K380+613框架桥在宁西铁路中架空顶进的施工过程、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施工中通过对顶力及后背墙进行了受力计算,科学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制定了严密的保证措施,确保了既有线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铁总运〔2014〕272号.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2014.

[2]铁运〔2012〕280号.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2012.

[3]郑铁办〔2013〕50号.郑州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