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陈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陈卓

陈卓

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535300

摘要:目的本次临床实践研究,重点观察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从我院最近一年(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其中包括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康复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在接受康复治疗后,观察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上下肢肌力以及Fugl-Meyer/Barthel评分上,与对照组33例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助于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速度,并改善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

脑卒中偏瘫已经成为了临床致死率排在第二的严重疾病,虽然近年来在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其致残率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出院后生活质量[1]。基于此,本次课题研究专门选取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中医康复治疗下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从我院最近一年(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其中包括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医结合下的科学指导性康复治疗,即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康复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康复情况。本次入选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包括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范围50-74岁;患者平均年龄(63.1±6.4)岁;左侧瘫痪29例,右侧瘫痪39例。68例患者经过各项身体检查后,均排除了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精神病等情况,无双侧瘫痪的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统计比较上,包括性别、年龄、偏瘫位置,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专门融入综合性中医康复方法,即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该组患者均根据其实际病情,给予针灸诊疗。取穴:患者头面部以百会、印堂、迎香、太阳、地仓、人中、凤池为主。在上肢取穴上,则以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外关为主;而下肢取穴上,则以环跳、阳陵泉、血海、阴陵泉、足三里和三阴交为主。每日1次,一周作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周及以上。此外,改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要是以中医康复为主,我院一直提倡综合性治疗,即中式穴位运动法+中药烫熨联合运动疗法。可以选用干姜、肉桂、当归、泽兰、桂枝、麻黄、制川乌、公丁香、独活、防风、没药、小茴香和川断等各类草药。在剂量搭配上,每种药物10-30g不等,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医生的叮嘱来进行。上药装入袋内,用水浸湿,加热处理,外用毛巾包裹,温度最好在45℃左右。主要放置于患者的侧肢体位置来回烫熨。

在临床疗效评价上,重点观察患者上下肢肌力状况(按照LoVETT6级分级法),运动功能按照Fugl-Meyer标准来评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依据Barthel指数来评分。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处理分析软件,文中所涉及到的计量资料均采用(±S)来表示;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接受康复治疗后,观察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上下肢肌力以及Fugl-Meyer/Barthel评分上,与对照组33例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常由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引起,大多以偏瘫形式出现,在民间也常被称之为“半身不遂”[2]。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有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塞发病最快,发病以秒计,而脑血栓则是以分计,脑出血多是以小时计[3]。根据国家卫生部门权威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发病患者大约有150万人,在治愈康复的患者当中,至少有70-75%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此次实践研究,专门选取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中医康复治疗下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从最终的结果统计中可以看到,在接受康复治疗后,观察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上下肢肌力以及Fugl-Meyer/Barthel评分上,与对照组33例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期各项功能逐渐恢复的时候,神志也开始清醒过来,根据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患者多是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其形成病机基本以风、火、瘀、痰为标,患者实际表现为脏腑精气亏虚,通俗点讲,就是经络不通、气血不和。因此,观察组(治疗组)35例患者均以针灸取穴的方法,临床取穴多沿用“风取三阳”的中医学理论,以取受阻阳明经穴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适当辅以太阳、少阳经穴治疗,方可阳气盛、和气血。

参考文献:

[1]刘海潮,蒋惠瑜,中医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0-12.

[2]张方,傅书勇,王曼,杜珺.采用SS-QOL测量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和BI结果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3:35-40.

[3]石新燕,李小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3,34(07):87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