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与发展的乡村规划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保护与发展的乡村规划策略研究

孙金波

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本从乡村产业转型、地域文化彰显、环境综合治理、设施配套完善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乡村地域特色风貌的空间规划、造血式的产业规划、乡村规划编制等内容,以期为村庄规划编制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保护与发展;美丽乡村;策略

1背景

中国迄今30多年以城市为中心、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导致乡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和乡土资源的破坏[1]。村庄房舍荒弃、土地低效、青年劳动力外流等状况成为乡村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乡村的文化内涵在经济热潮中被不断遗忘,乡村的原住民在“民工潮,城市梦”的追逐中已迷失了乡音、乡貌,甚至乡愁。

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指出了在保护与发展中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道路。

2存在问题

2.1乡村环境风貌缺失

早期村庄整治大都停留在农房形象美化、涂脂抹粉式的建筑环境整治。这种整治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也导致了村庄传统风貌的缺失。

2.2村庄配套设施匮乏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单一、市政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村民多样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2.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不足

传统村庄存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携带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不够等问题,造成传承断代,文化缺失。

2.4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亟待科学引导

乡村旅游发展中仍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小、缺乏有效协作、产品趋同化等问题。增加了经营主体间的内耗,影响并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续发展。

2.5村庄建设秩序不健全

乡村发展规划没有严格遵照《城乡规划法》,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和无序性。从用地准建申报审批、表册登记报备、证件发放等程序逐级落实,做到“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

3乡村规划的策略

3.1构建“保护传统与加快发展”的平衡模式

前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2004)曾经指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目的,当地老百姓适应时代的良好人居环境永远是目的”。在乡村动态演化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应该对传统村落加以合理利用,使其在现代社会中体现自身的活力,更好的传承下去。

规划保护的应是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习俗。其中,乡村村落空间环境方面的改善,规划遵循原乡品位和人性尺度的设计原则,深入研究乡村的街巷格局、公共空间特色、传统民居,提炼关键设计元素,既保留村庄的传统特色及历史脉络,又留住了生活的记忆。

加快发展的应是与传统村落相配套相协调的基础设施、产业扶持和民生公益事业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依据《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遵循可实施性强、尊重村民意愿、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村庄联合发展使用等原则,进一步完善村庄公共设施布局。

3.2重塑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培育体系

传统村落保护对象除了携带历史文化符号物质形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形态的传统工艺、材料、宗族文化等[2]。现阶段的乡村建设应重视和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价值体系的培育与构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乡村文明及农业文化遗产优秀传统的灵魂和乡愁的根。宁津美丽乡村示范区内非物质文化内容丰富,其中传统文化、胶东美食制作、雕刻艺术以及节庆等特色文化是村落的重要内容,必须加以保护、挖掘、展示和利用。

3.3多元化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活力

利用传统文化的独特及稀有性,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保护和利用多元的历史文化景观遗存,重点发展乡土文化体验旅游,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导向,有效整合外界动力,帮助村庄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并注入符合村庄特质的新产业类型,加快旅游观光业、休闲度假产业以及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展,提升村庄“造血功能”,逐步实现自下而上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国家政策和市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认真做好产业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的服务工作。

4乡村规划编制的保障体系

面对量多面广的村庄建设,村庄建设规划管理要改变“有规划无许可、重建设轻管理”的尴尬局面,乡村规划编制的法制建设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撑,即完善村庄规划编制,使其成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技术依据。同时也需要制度层面的支持,促进村庄建设规划管理实施。

4.1完善技术编制依据

作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引导与规范村庄建设的主要手段,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是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联系桥梁,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村庄规划区内行使权属管理职能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具有重要的作用于地位[3]。住建部2014年7月印发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编制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引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序进入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破瓶颈,引领乡村自主发展。

4.2建立“依法管理”的制度平台

根据乡村发展的特点,将乡村发展与建设纳入国家立法程序,在广泛汇集吸收个领域专业法律法规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乡村发展法”,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发展实际制定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为乡村建设持续高效发展提供坚强的法律保证。

4.3创造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依托当地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作为旅游开发资源;以“政府启动,民资进入”,形成政府+公司+农户的开发模式。

5结语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美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前提,而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健全、产权多元化的保护等是促进规划落实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论述了荣成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编制生成过程及法制化建设方面的建议,为实现村庄历史文脉的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调统一,提出美丽乡村规划的一种可能途径,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现实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京祥,申明锐,赵晨.乡村复兴:生产主义和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5):1-7.

[2]王峥.基于保护与发展平衡的传统村落规划策略探析.201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5.

[3]汤海孺,柳上晓.面向操作的乡村规划管理研究[J].城市规划,201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