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文科楼建筑及景观评价童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广州大学文科楼建筑及景观评价童媛

童媛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006

摘要:本文对广州大学文新楼、文清楼、文俊西这3栋楼以及其周围的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并且根据如今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学校的教学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在此地块进行的项目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教学建筑;环境设计;户外空间

1建筑现状

1.1建筑立面造型

文清楼、文新楼以及文俊西的普通教室内部柱网以及立面造型相同,都为单廊外廊设计,利用横向的线条进行装饰,大面积的开窗有利于室内通风、采光,靠近外廊的外墙开高窗有利于减少室外人流对室内的影响,在走廊与内庭院间的楼梯可以在上下课人员密集时,更好的分散人流。阶梯教室的开窗斜向处理,这种处理手法满足了室内采光,避免了炫光,缓和室内采光,同时起到了遮阳效果。

1.2连廊处理

教学建筑的连廊为交通连廊,形式上少有变化,文新楼的连廊在形式上出现了变化,其曲线造型活跃了场地氛围,连廊下创造出良好的交流空间。

1.3建筑材质及色彩

教学楼外墙以及地面都采用砖材进行装饰,建筑整体呈灰色调,外墙以白、灰以及米色面砖为主,个别部位涂刷蓝、黄、粉色涂料,外廊多为白色瓷砖地面,部分位置用拼贴图案来强调教室、楼梯间入口,部分地面采用白色瓷砖,其在有阳光时反射强烈,在雨天地面的积水容易打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且教室的地面也采用了同样的材料,这样让室内外没有明显的区分。庭院地砖采用不同的材质以及色彩,让庭院与建筑产生明显的分界。

1.4建筑细部

空调管用吊顶进行遮蔽,侧面为格栅方便通风,但顶部结构不耐久,大部分破败,外廊的栏杆采用矮墙与铁质栏杆结合的方式,铁质的栏杆已经锈蚀破坏,保护性能降低。在教学楼中有部分独立空调,但空调管滴水情况严重,并且没有进行处理,给穿行的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其下部的地砖也受到腐蚀,部分卫生间的开窗位置不合理。

2场地现状

学校建筑除了建筑本身,其周边的停车空间以及景观绿化都极为重要的方面,在其提供其本身功能外,景观设计还起到优化交往学习空间的功能。

2.1停车空间

因场地有停车场,机动车都有相应的停放位置,足够的车位让场地中的没有随处停车的现象,场地中有部分供自行车停放空间,但其数量有限。

2.2景观环境

教学建筑中间围和庭院,文新楼的绿化都为整体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层次感也不错,但没有满足公共活动休息的需求,在夏季在庭院中穿行,没有植物进行遮蔽有不舒适感,休息座椅环绕其摆放,不适宜在南方地区使用,文清楼与文新楼的中庭绿化考虑到了学生的使用,设计了绿化包围的休息学习空间,但缺乏高大乔木,对阳光的遮蔽效果差,植物搭配的层次性不够,综上几个中庭其共同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芬香植物,以及其植物色调单一,没有色彩搭配。

3设计思考

3.1建筑设计

根据以上的实地调研,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以及其共同点,在项目设计中利用共同点让新建筑与老建筑融合在一起,同时避免出现已有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更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来进行设计,让教学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更好的发挥价值。

教学建筑的的基本设计需求:

1)教室的面积以及形状尺寸要合理,满足教学需求。

2)教室设计应当安全可靠,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

3)室内的声、光、热均应满足教学建筑的需求,有充足的光线,隔绝室外噪声,以及创造良好通风隔热环境。

4)室内家具以及多媒体设施都应满足教学需求。

以上的需求是教学建筑的基本需求,由于网络、多媒体的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改变,高校的教学已经向着信息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教学设备更加复杂,在空间的设计上要能合理的进行设备空间的布置。

可分割的大空间成为了新的教室设计趋势,采用标准柱网的框架结构,可随意的分割教室的大小,由此一来,教室的面积就可以根据使用的功能要求来随意的分割。各个房间的隔断也可以采用悬挂或推拉的活动隔断,可以方便随时进行教室空间容量的调整。利用教室的层高相对较高这一特点,可以灵活的布置电子产品,空间的大小一但变化,就可利用层高来隐藏多余的电子产品。

根据调研得出,现有教学建筑多为回字形或U字形,新建的建筑的形式也要符合整体的形式特点,建筑的整体色调要保持灰色调,其立面的基本形态以及材质要与周边建筑要统一。从经济性方面考虑,在满足了功能的使用要求后,建筑的造型要简洁沉稳。

3.2景观环境设计

3.2.1户外交往学习空间

户外空间是室内学习空间之外的自主学习空间,每日晨读以及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场所,户外的空间是对于室内空间的一种补充,在项目紧张的用地条件下,设计优越的户外学习空间就很有必要,现在的高等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不同专业、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学校建筑的设计中,学校的交往空间被提到很多次,但是户外的学习交往空间就很少被提及,户外的学习交往空间要有的丰富性、层次性,对提升校园学习氛围、文化品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学校的庭院景观空间有利于进行户外学习交往空间的设计,目前已经有了部分的户外学习空间,但其在设计上的一些欠缺使得空间使用率低,所以就现状以及目标状态提出几点建议:

1)户外学习交往空间除了要有公共性、良好的景观视觉享受以及便捷性等公共特性外,还应具备利于学习交流的性质例如私密性、舒适性以及围合感,要创造一种适宜的空间尺度,让人有种安静学习的感受。

2)要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品质,经常被清洁的环境,修剪整齐的植物,舒适利于学习的座椅,可以遮阳避雨的设施,如此才能吸引学生从室内来到室外,并停留在此进行学习交流等活动。

3)室外空间要有良好的绿化设计,绿化层次要丰富有可遮阳避雨的高大乔木,与人视线高度相当的灌木,植物配种应当相互搭配,要绿植与芳香植物进行搭配,丰富景观色彩,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4)户外学习交往空间要室外与底层架空空间有机结合,目前底层架空空间仅仅是被用作自行车停车场,但是大部分的利用率极低,将其设计成为户外学习交往空间的一部分可以提高使用率。

3.2.2植物配种

在植物的配种方面应当乔灌草结合配置,体现植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所选取的植物的花期应当一年四季均衡搭配,使得花开不断,颜色丰富,在校园种植芳香植物,可以驱散学生学习的疲劳感。选取的乔木应有良好的遮荫效果,阴凉的环境总会吸引更多的学生,但是遮荫效果好的乔木下不适宜种植喜阳的植物,喜阴与喜阳植物应当合理搭配,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在配种时要注意外来物种以及有毒植物,对于场地的绿化管理方面要定期的查看植物,并对其进行修剪,保持其形态的优美。

结语

对建筑以及景观进行了调研后分析总结出了建筑立面的设计特点,建筑空间布局以及建筑材料色彩等共同点,对今后项目的设计与周边建筑统一提供了依据,同时调研中出现的缺点以及不足之处可以在新建筑中避免出现,分析如今的教学建筑设计趋势以及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得出了分割大空间的设计思路,在景观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室外的学习交往空间的设计,户外空间是一处可以被很好利用的大空间,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创造更好的使用价值,景观绿化的植物配置搭配合理能让植物健康生长,同时也能提供更加优美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婕.广州地区大学校园户外学习空间的布局与设计研究[D].广州大学,2013.

[2]王坚.高校公共教学建筑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6.

[3]王殊隐.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4]蔡捷.现代高校教学建筑设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