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练、工学结合”,促进计算机专业健康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以赛促练、工学结合”,促进计算机专业健康发展

温培利魏玉勇

温培利魏玉勇(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潍坊市经济学校山东潍坊262234)

摘要:要以“以赛促练、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关键词:以赛促练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探索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这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以赛促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例,介绍了专业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工学结合中的整体切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一、以“以赛促练、工学结合”为基础,探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

1.依据计算机专业的社会需求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通过对计算机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分析,企业迫切需要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人才。如今社会急需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等人才,用人单位在职位要求方面不是很高,只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工作经验、熟悉各类设计软件的应用即可,而对具有编程能力的软件设计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不是很迫切。为此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重心应放在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上。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将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

2.建立“以赛促练、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营造良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氛围,每年都会组织国家级、省级、地市级职业技能比赛。这种比赛的开展,激发了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大练技能的热情,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种新的形式,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形成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技能训练局面。由于组织得力,训练指导有充分的准备,使我校在历次计算机专业技能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3.利用学校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计算机专业网络精品课程内容。

我校有较为完备的计算机校园网络,每个办公室、每个教室都能上网。为了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利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优势,开发设计了《平面设计——Photoshop应用设计》、《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省市级网络精品课程,将这些专业课程上传到学院服务器上。同时主讲教师也可以通上网上视频教学、网上师生交流等交互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考核突出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

在考试考核模式上,要突出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对一些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笔试考核,而以项目(作品)设计考核代替。在考核中以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为主,教师则根据学生设计的作品在宣传主题、创意、平面构成和色彩几个部分进行评分。而要让学生取得好的专业考核成绩,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必须在设计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通过作品设计又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在“以赛促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行“整体切块”岗位实习。

所谓“整体切块岗位实习”,是指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分段式模块化实习。

1.根据企业所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我们学院的办学模式是在“一年学基础知识、一年学职业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总体框架下进行的。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革,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在企业信息管理中所用的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学习。

2.制定完备的切块实习计划与方案

我们成立了计算机专业实习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块岗位实习工作计划,落实切块岗位实习的单位,选派有责任心、有专业能力的指导教师,根据单位生产落实具体的实习内容。实行实习带队教师负责制,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纪律和安全管理、考勤管理等,并负责加强就业指导,动态把握学生的实习过程。

3.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首先,在公司安排下,带领学生进行车间参观,学习企业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了解公司的企业理念与企业生产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其次,与具体分管的车间技术员通力协作,制定好切块岗位实习各模块的方案。再次,指导教师也要“零距离”接触企业生产一线的流程,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4.切块实习结束,要进行建设性总结

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公司给学生的评价总结;二是指导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总结;三是学生自己的个人总结。这样学生重新回学校后,总结了自己在切块实习期间的收获,学习的动力更强了,学习的目标更专业了。

参考文献

[1]《创新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潍坊晚报》,2009年7月16日,8版。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