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育人于语文学习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寓育人于语文学习中

郝利柱

说到语文学习中的育人问题,有人就会嗤之以鼻。说什么不进行系统的语文知识教学,而以政治思想为纲组织教学,脱离课文内涵,空讲些大道理,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而且干扰了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结果是两败俱伤。这些偏激的说法倒是提醒了我们语文教师要警惕左倾做法的复活。

要不要把育人作为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呢?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从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语文教学的任务,才能提高成绩,才算是对学生全面负责,最终打好学生的生命底线。

目前有些普通中学,常常认为学习是为了升学,如升学无望,便不再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学生在下面说笑自乐,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更别说成绩了。教师在埋怨学生的同时,应清醒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

实践使我体会到,寓育人于语文学习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既能使学生学到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陶冶道德情操。这里一定要会“寓”,在识字写字中,在阅读写作中,在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渗透。

识字写字中渗透育人

学生识字写字如光停留在死记硬背上,便不会形成良好的识字写字愿望。那么,要使学生在识字写字上有不竭动力,写字中尽展汉字魅力,就要养成主动识字良好书写的习惯。从而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敬仰华夏璀璨文化。

在课上,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从字到人,点破中国汉字的奥秘,例如学到“从”字,可以这样点拨:一人跟从另一人向左走,能学好;学到“比”时,说是两个人向右互相攀比,会学坏。学生不光知道“从”、“比”的意思是“跟从”、“攀比”,而且理解了中国古文化中的“左为尊、右为贱”的内涵。像区别“温”、“热”的意思,只要强调温从水,热从火,学生就知道运用了。

在课下,利用书报、影视、商标、广告、网络自主学习,经常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探究汉字的奥秘,见到什么字就认识什么字,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写字,学习面貌就会大大改观。

阅读写作中渗透育人

阅读写作训练容易把我们的学习视线引向繁琐分析总结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分析段落我们是不可能回避的,关键是我们要把段落中心作为掌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重视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入生活,挖掘学生的思想感情,摒弃那种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中不能自拔。

我不是一味反对讲授,但反对那种“一竿子到底”的“讲深讲透”的做法。打个比方就清楚了,老太太喂孩子吃东西,怕食物太硬噎着孩子,喜欢把食物放进自己的嘴里咀嚼的稀烂,然后口对口喂给孩子,这个食物还有味道和营养吗?小孩子能健康成长吗?

实践中我这样做,学习《一件小事》时,小事为什么感人?让学生认识到成熟知识分子尚且需要解剖自己,我们这些不成熟的青少年就更应该经常自我批评了;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时这样问:如此雄伟壮丽的建筑,建造的速度又如此之快,需要什么?“团结协作”。

学生写《我为祖国做了些什么》、《“十一五”以来社会上的变化》,学生回去问父母,上网搜索调查事实,写出了很多好文章,并认识到伟大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指标成倍增长,为祖国自豪。

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中育人

学习中避免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是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形式渗透。

要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如“学会表扬”,可以创设这样一个交际环境,导语: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活两个月。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们应学会真诚地去赞美别人。

可以先赞美自己的父母,放电影或放电视剧片段,让学生学习情景表演,分别充当角色,在双向互动中感受养育之恩。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确立学语文的计划,确定检查方法,如每天一条格言警句的学习,从开始执行到义务教育毕业,领袖的教导、哲学家的格言,英雄模范的警句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养成了学生自我完善的习惯。

学校、班级可开展格言警句、古诗文背诵考级活动,一张一张证书拿,一级一级攀登,建构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提升语文素养的最好方法是寓育人于语文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