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

张晶晶

(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病理科山西太原030053)

【摘要】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以我院2011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及病理特点,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80例意外胆囊癌病人中,早期诊断为胆囊炎(急性)15例,胆囊炎(慢性)24例,胆囊结石23例,胆囊息肉16例,黄疸2例。经病理分析诊断,所有患者组织分型均为腺癌,其中包括32例高分化,37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44例患者接受胆囊癌完全根治手术,对于不能进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需进行姑息手术或不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均行术后化疗。结论:组织病理学分析是肿瘤诊断及分期分型的主要标准,因此在切除胆囊手术中发现的意外胆囊癌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近而确定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肿瘤分化程度,以给后续治疗充分的指导信息。确诊为意外胆囊癌患者,需要根据肿瘤分期及患者耐受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手术、姑息手术或化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关键词】意外胆囊癌;临床病理

【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12-02

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GallbladderCarcinoma,UGC)是指手术前无明确诊断,而在行胆囊“良性”疾病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胆囊癌的患者[1]。目前,小切口及腹腔镜切除术的广泛应用,UGC的数量逐渐增加。胆囊癌易转移,恶性程度高,病死率高,早期发现在胆囊癌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上对UGC的重视程度较高[2]。针对此类情况,如何做出合理判断、选择,如何对患者妥善处理,成为医疗护理人员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本文以我院2011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UGC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探讨UGC临床病理学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我院2011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UG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9.7±4.3岁,患者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腹胀、黄疸等,经B超检查,未进行CT、MRI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具体诊断结果见表。手术标本先用甲醛固定,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由两位及以上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诊断确诊为原发胆囊癌。

表诊断结果及百分比

胆囊炎(急性)15例,胆囊炎(慢性)24例,胆囊结石23例,胆囊息肉16例,黄疸2例。

1.2手术方法

80例患者49例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术,31例行开腹切除术,发现存在胆囊癌后,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确诊为胆囊癌,44例患者接受胆囊癌完全根治术,其余患者未接受根治术,但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

2.结果

2.1组织病理学检查

80例患者中,根据病灶部位分为胆囊底部43例,占56.25%,胆囊体部33例,胆囊颈部2例,占2.5%,弥漫整个胆囊2例。所有患者组织分型均为腺癌,其中包括32例高分化,37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癌组织为腺样排列,以浸润型向胆囊壁生长。胆囊息肉患者中,肿瘤大多为厚壁型,黏膜较为粗糙,胆囊壁较硬。胆囊炎患者中,黏膜腺体已萎缩,胆囊壁厚度增加,质地较硬。胆囊颈梗阻黄疸患者中,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胆囊颈部胆囊癌。

2.2病理分期

对所有患者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后,对患者做肿瘤分期,进而指导治疗。其中包括10例原位癌,22例T1期,28例T2期,12例T3期,8例T4期,44例患者接受胆囊癌完全根治手术,对于不能进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需进行姑息手术或不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化疗。

3.讨论

有研究表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此外,女性UGC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现象可能与女性患者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有关[3]。为了探讨UG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我院2011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UGC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病理学检测,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胆囊癌临床特征并不明显,B超检查缺乏特异性,因此容易与其他胆囊疾病混淆,产生误诊甚至漏诊,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胆囊癌患者常伴有其他胆囊疾病,如胆囊炎、结石、息肉等,很难通过B超鉴别,这给早期胆囊癌诊断带来困难。本次研究中,早期诊断为胆囊炎(急性)15例,胆囊炎(慢性)24例,胆囊结石23例,胆囊息肉16例,黄疸2例。经病理分型后,确诊10例原位癌,22例T1期,28例T2期,12例T3期,8例T4期,44例患者接受胆囊癌完全根治手术,对于不能进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需进行姑息手术或不进行手术,所有患者进行术后化疗。

病理诊断是确诊胆囊癌的金标准,在进行良性胆囊疾病的诊断时,对有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需与胆囊癌进行鉴别,如女性老年患者、胆囊结石时间5年以上患者、息肉直径大于1cm患者。在行胆囊切除手术的过程中,若发现患者胆囊壁较硬,也需及时取出组织进行冰冻病理检查,避免漏诊[4-5]。

在UGC治疗中,若患者为原位癌、T1期,因已进行过胆囊切除,便不需进行二次手术,但T2期患者,则需进行二次手术,清扫淋巴结以根治治疗,而T3、T4期患者,若全身能够耐受,也需进行扩大切除,所有患者均需化疗。UGC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时,易致腹腔种植,因此临床医生在手术时,需要采用正确且精细的手法,避免造成患者医源性伤害[6]。预防种植转移需要做到以下5点: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出现胆囊破漏时,反复使用无菌水冲洗切口及腹腔;②将胆囊放置在标本袋中再取出;③在分离胆囊过程时,应动作轻柔,防止胆囊破裂;④严密关闭腹膜层,有研究证明,及时修复切口处的腹膜损伤可降低种植转移发生率;⑤若胆囊过大,可延长切口,以方便标本取出,利用Trocar缓缓放出腹腔气体,避免已接触瘤体的手术器械再触及切口处。

总之,术前漏诊或未进行标本检查,以致患者未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的痛苦,许多患者因恐惧二次手术、费用增加等而放弃根治手术,造成肿瘤复发而死亡,因此应提高UGC的意识,每例胆囊切除手术都要警惕UGC发生。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反复研究检查资料,必要时结合CT、MRCP、血清肿瘤指标检查等,排除UGC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张云利,郭剑民,王新保,等.45例意外胆囊癌再次手术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7):557-559.

[2]董臣,江涛.意外胆囊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2):236-239.

[3]窦科峰.意外胆囊癌的外科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3):219-220.

[4]曾严,张艳林,张杰峰,等.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诊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7):1320-1322+1307.

[5]丁国乾,秦鸣放,邹富胜,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35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5):484-485

[6]刘桂杰,李学华,赵贵美,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处理策略[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12):93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