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

贾其煊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金山中学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由此可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势在必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学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所承担的任务正在从单纯的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的培养,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价值越来越高。它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研究的。

教育部颁发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就给出了我们高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刚刚普及,教材不统一,师资配备也有所不同,所以各个地区的初中和小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就有所差异,这就增加了我们高中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从课程指导纲要中获得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没有更多具体的教学方法供参考,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高中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简要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新学习首先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没有了兴趣,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自然也就谈不上创新了,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迸发出学习热情,才会有创新的思维,所以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是有其道理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兴致勃勃的心态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看法,让学生觉得此课程的学习十分精彩有趣。

比如,在学习“网页设计”这部分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一些云南优美景色的图片,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学生设计的景点网页,然后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搜集有关云南的素材,如云南的地理位置、景点、地方特产、民风民俗等,完成一个云南印象的网页。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以美轮美奂的景色图片作为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眼球,通过观看以往学生所设计的景点网页,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性,从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二、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作为教师,要了解并理解学生的不同爱好与愿望,留意学习困难的学生,多与他们探讨一些浅显简易的问题,主动就学生关注的问题展开争论。学生的兴奋会增强他们的积极性,成功的感触会增加学生的兴奋点。谁也不想落后、失败,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一种满足感,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内在动力。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许多知识掌握了就很简单,不了解就很神秘。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

三、强化教学创新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最好的教育是方法的教育。学法指导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学习方法,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跟进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不断地重组、加工、改造和创新。教师应经常观察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观察中发现并提炼既有成效又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思考、设计,应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随时予以增、删、改、换,以产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有关学法方面的文字材料、实例演练、精彩案例等信息,让学生自己去研读、搜索、练习和模仿,再通过实践操作演练,逐步转化为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形成一种课堂、家庭、学校等多角度的学习方法。

四、考核模式的创新

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期末考核模式还是传统的考试模式,大多数还是笔试,有些学校为了能考出学生的水平,在笔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上机操作考试,但这仍没有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架。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人为本的策略,将信息技术的考核改为学分制。可以根据教材要求,教师选择出“值得考”和“能考出学生水平”的内容,将考试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如: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操作,幻灯片,网络操作等),考试全部为上机考试,在计算机里存放试题库,考试时由计算机随机抽选题目,学生每次可选择一个或几个模块考试。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先考,合格后还可以选择其它的内容进行学习。这种考核一般不限时间,内容的限制也比较少,学生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从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五、完善评价模式

要想更好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必须要完善评价模式,在不同的学习单元里,评价的重点要不同;此外,学生们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通过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实现自我反思,进而实现自我评价,同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涉及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它包括认知、技能、情感等。利用自评、互评等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在自评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单独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也可能在同一节课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定夺。为了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上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探索,寻求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江涛,闫丽.抓住学生心理规律,注重兴趣培养,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2]刘秀花.计算机有效教学初探――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6).

[3]陈邦泽.民族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