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的诊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小儿鹅口疮的诊疗

那静

那静(黑龙江省大庆市采油四厂医院儿科163453)

【摘要】鹅口疮又叫急性伪膜型念珠菌病,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特别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首先有粘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经过1-2天,粘膜上出现散在白色斑点,状如凝乳,呈半粘附性略微高起。随后,小点逐渐融合扩大,成为形状不同的斑片。最后斑片又相互融合。经过数日,白色斑块的色泽,转为微黄,日久则可变成黄褐。白色斑片与粘膜粘连,不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则暴露出血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患者有口干、烧灼感及轻微疼痛。有时可出现患儿烦躁拒食,啼哭不安等情况,一般全身反应不明显,部分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变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气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白色念珠菌败血症,病情危重,偶尔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关键词】鹅口疮诊断与治疗

1临床症状

1.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严重症状,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

1.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1.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1.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

2诊断

2.1、诊断依据

①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点状或小片状白色乳凝块样物,可融合成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以颊粘膜多见,齿龈、舌面、上腭亦可受累。

②取上述白膜少许,放在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1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

具有上述第①项,排除溃疡性口炎等其他口炎,可临床诊断为鹅口疮;如同时具有第②项可做病原学确诊。

2.2、鉴别诊断

溃疡性口腔炎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患儿表现为发热、哭闹、拒食、流涎过多;口腔黏膜充血、溃疡、糜烂,溃疡面附粉白色或黄色假膜;患儿多有颌下或颏下淋巴结增大及白细胞增高。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上常以发热起病,口腔黏膜或口唇出现单个或成簇的斑疹、水疱,水疱破溃后成为大小不等的溃疡。患儿口腔疼痛、流涎多、拒食,可有颌下淋巴结增大。

本病须与溃疡性口炎区别,后者为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儿童,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多个溃疡,表面有渗透性假膜覆盖,呈灰白色,易拭去。患处疼痛明显,伴流涎、拒食,常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增多。分泌物涂片,培养可发现细菌。

3治疗

3.1、一般治疗饮食中不需减少喂哺,注意哺乳前清洗乳头和手,食具煮沸消毒。

3.2、基本药物治疗①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②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溶液,2~3次/d。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严重病例需口服制霉菌家,每日5-10万U/kg。分3-4次。可给予微生态药物,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

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营养供给: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4结语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孩子得了鹅口疮,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停止使用抗生素。小儿喂养用具要清洁与消毒,注意防止因喂养工作人员而引起的交叉感染。可用2%-4%碳酸氢钠液擦洗口腔,每日3-4次。可用10万单位制霉菌素甘油液涂擦。幼儿局部涂0.1%龙胆紫,每日2-3次。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宝宝患鹅口疮时,新妈妈要控制自己的喂奶时间,每次喂食时间都不要超过20分钟,同时避免使用安抚奶嘴。

参考文献

《儿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申昆玲主编/2009-09-01/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科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徐书珍等主编/2012-01-01/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