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军事物流的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互联网+”时代中国军事物流的发展探讨

刘晟含郭展郡郝坤坤

(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河北石家庄050085)

摘要:现阶段,我国逐步迈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其价值也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实践与认可。特别是其在军事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僵化物流模式,为该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立足于“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探讨了我国军事物流的发展实况,提出了一些推进其长效发展的策略,希望可以有助于相关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关键词:“互联网+”;中国军事物流;现存问题;发展策略

引言:

伴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特征的不断凸显,信息技术在愈来愈多的领域中得到了实践。而现代军事物流所倡导的用“信息流”控制采购、运输以及仓储等其他环节,也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在这一背景之下,探究“互联网+”时代中国军事物流的发展实况以及改进策略,对于我国军事实力的提升,以及相关产业的长效推进,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军事物流体系的建设思路

(一)建立顺畅的物流供应链

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需要相关主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军队物流职能体系,涵盖了组织架构、权限划分等要素,这也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所在。如此一来,可以打破原有物流模式之下各个部门、不同兵种之间“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有利于促进不同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其次,不同层级的业务机关应当积极寻求自身发展思路的转变,不再作为物流运输与物资供应过程中的“转换者”,而是参与物流全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1]。最后,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明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责任与权限,避免出现权责不明晰、重复或者是缺漏的问题,最终建立起一条高效、快捷、便利的物流供应链。

(二)建设地区物流中心

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背景,相关主体应当重新定位传统军事后勤中的垂直物流渠道。具体来说,应当依据不同区域的部队分部状况、军队类型、物资需求特点等要素,有针对性的安排物资采购、货运、仓储等环节的工作,例如可以建立起不同层级的综合仓库,从而有效满足不同战区对物质资料的多样化、层次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应当尽可能的减少中间的经手环节,优化物流层次,落实网络化发展的具体目标,从源头处提升军事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除此之外,相关主体应当在保障其原有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提升物流整体的保障能力,有效规避物流风险,实现其物流效益的最大化。

(三)大力引进民间力量

地方物流业的长效发展,不仅仅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以及信息手段,还需要充分融合社会各个群体的力量,最终实现“军民结合,以军为主”的长效发展目标。如此一来,军队只需要负责建设涉密程度较高的工作即可,一些基础的物资购买、运输以及仓储工作,都可以交由社会力量完成,即循序渐进的实现物流民营化。在此基础上,相关主体应当充分借鉴地方企业在物流环节对互联网技术的借鉴经验,适时转变其自身的物流理念,为军事物流业的长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化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要点探析

(一)以信息化带动精确保障

通过对近些年来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现代化军事斗争的特点所在,即节奏快、机动性强,这就要求军事物流业必须打破原有采购、运输以及仓储模式的桎梏,充分整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传统事业同现代技术的有效融合。具体来说,应当全面落实“信息流”的具体要求,建立起覆盖较广的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对物流的科学引导以及精确保障。一方面,应当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完成对作战需求的准确预测,并且确保实时掌握战场的对峙形势,从而更有针对性的筹划物流方案、调配物资,更好的满足部队的多样化作战需求[2]。另一方面,应当吸收商业物流的经验与资源,打破原有的“库存数量至上”的错误物流理念,采用动态的信息监控、分析以及规划技术将物流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之中,避免出现物流管理工作开展同实际状况相脱节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专业化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国家应当加大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力度,重视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培训工作,为军事物流领域输入更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

(二)以集约化实现资产可视性

所谓集约化在军事物流领域的落实,就是对不同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进而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资产信息管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有效融合如全球定位系统、高新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对不同环节物资动向的全面监控以及及时调整,避免物流问题的扩大化发展。除此之外,这些技术的全面、有效落实,还有利于不同军区、军队之间的物资调配以及信息交流,为我国军事实力的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军事物流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影响着广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相关主体应当基于“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有针对性的调整军事物流模式以及管理方法,从建立顺畅的物流供应链、建设地区物流中心、大力引进民间力量、以信息化带动精确保障以及以集约化实现资产可视性等层面入手,不断推进军事物流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忠,尹永超,何健,郭健杰.“互联网+”时代中国军事物流的发展探讨[J].物流技术,2016,35(12):155-157+192.

[2]龚卫锋.中国现代军事物流实现稳步发展[N].现代物流报,2014-08-01(A06).

[3]符勇强,夏绍模,李昌健,等.军事物流学术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19(6):42-45.

[4]宋枝艳,秦晓君,李珊.军事物流军民融合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1):71-73.

作者简介:刘晟含,1995.11,男,汉,辽宁铁岭,大学本科,学员,研究方向:装甲步兵初级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