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常见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普安县常见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保洪伟

保洪伟(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普安561500)

【摘要】目的了解普安县六种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普安县1996—200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0年普安县发生法定传染病14种,共3563例,总发病率271.71/十万。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最高,甲肝呈散发形式,乙肝有家庭聚集现象,结核病在大年龄组中发病最多,疟疾以输入性为主,98年伤寒流行,99年麻疹流行,流脑、乙脑、流行性腮腺炎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淋病、梅毒每年都有新发病例。结论青壮年农民是伤寒副伤寒、乙肝传染病的重点控制人群;降低小年龄组菌痢、大年龄组肺结核以及控制输入性疟疾是今后普安县传染病防控重点。

【关键词】普安县传染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75-02

为了准确地掌握我县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对近五年来全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发病人数和流行特征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便为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普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6—2000年疫情月报表、年报表资料统计整理。

1.2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200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调查结果

2.1发病概况

1996—2000年普安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3563例,总发病率271.71/十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前六位的为: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肝炎、麻疹、肺结核、疟疾,均为乙类传染病,六种疾病发病数占五年总病例的94.22%。

2.2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见表1

2.2.1在六种传染病中,细菌性痢疾在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居首位,五年累计报告病例1980例,累计发病率为150.99/十万,从1996年至2000年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季节以5-10月为高峰,占总发病数的74.85%,男女发病比为1.54:1。(见表2、表3)。

表1普安县1996-2000年常见传染病发病情况

2.2.2五年中共发生传染性肝炎396例,其中甲肝105例,乙肝235例,其它肝炎56例,年累计发病率为30.19/十万。在6—9月发病较多,占总病例的52.29%,男女性别比为2.18:1(见表2、表3);。

2.2.3伤寒副伤寒:普安县每年都有伤寒副伤寒散在流行,6-9月发病占该病的81.39%((见表2、表3)),男女性别比为1.16:1。

2.2.499年普安县部分乡镇麻疹流行,发病数111例,罹患率41.93/十万,经采取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大面积应急接种,及时控制了疫情。从五年来疫情月报表、年报表分析,麻疹每年均有散在发生,以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发病较多,约占发病总数的54.45%,病例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占该病例的83.63%,其他年龄组均有发病(见表2、表3)。

表2普安县1996--2000年常见传染病季节分布情况

2.2.5五年来结核病年发病率起伏波动,原发性肺结核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人群。五年共发生结核病253例,其中200例为20岁以上人群(见表2、表3)),将各年龄组人群作两两比较,20岁以上人群与其他年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而20岁以下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

表31996-2000年普安县不同年龄组常见传染病年龄性别情况

2.2.6疟疾:普安县疟疾疫情持续稳定,并于1988年实现了基本无疟县的指标,每年所有监测病例均为外出感染回归的人员。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岁以上人群占总病例的76.47%。

3、讨论

五年间,普安县共发生法定传染病3563例,其中细菌性痢疾占总病例的55.57%,伤寒副伤寒占总病例的12.07%,肝炎占总病例11.11%,麻疹占总病例的7.89%,肺结核占总病例的7.10%,疟疾占总病例的0.48%,六种传染病发病数占五年总病例的94.22%。因此必须加大对居民的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等预防措施,使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近年得以大幅度下降[1]。2003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启动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大力提高乙肝及时接种率,乙肝的发病率将会持续下降,该病将得到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要在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区域加强管理,在流行季节前搞好伤寒的监测,按照“三早一就”的原则,迅速、及时地调查处理疫情,控制传播。普安县2003年已启动的麻疹监测项目的实施,儿童入学入托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麻疹普种,其发病率持续下降,但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上儿童的比例明显增加,今后,麻疹控制工作应继续贯彻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免疫接种率,尤其是加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管理的策略[2]。随着普安县于二OO三年启动的英国赠款/世行贷款的结核病控制项目,及时发现病人,并提供科学、规范的化疗方案,早期、全程、足量治疗患者,将对控制结核病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疟疾防治防治方面,要继续巩固普安县无疟的指标,加强疟疾监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控制输入性疟疾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参与文献

[1]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6.

[2]余文周,周淑洁,何维宽等.安徽省1998—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2,8(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