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学研究

/ 2

中医特色护理学研究

汤维波白燕秋韩秋萍

汤维波白燕秋韩秋萍(黑龙江省医院保健科150036)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269-02

护理学是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它不仅要在应用新技术方面不断发展,更要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完善。

能够充分体现护理价值和在医疗体系中独特作用的护理工作,应该是护士能够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将上述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护理计划完整、周密、恰当的落实到具体的护理实践中去,通过卓有成效的护理,实现医疗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就如何在中医护理学领域实践上述先进护理理念与同行进行探讨和交流。

1以“整体护理、辨证施护”为切入点,推动中医护理学实现专业化和科学化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先进的护理理念,为不断完善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大胆将之应用到中医护理实践中去,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贯彻先进护理理念,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个要点:

1.1整体护理观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社会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全面分析评估施行护理。例:口腔溃疡,中医认为主要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会移热于小肠而出现小肠实热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心胸烦闷等症状。在口腔局部采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进行对症处理的同时,要注意饮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调理。

1.2辨证施护观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特色。“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例如:胃脘痛一病,为脾胃虚寒型。治疗当温中健脾,宜服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类。护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热敷,饮食宜温热熟软,易于消化,并应少量多餐;若临床辨证为肝气犯胃型,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护理重在调节人的情志,要开导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气条达。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证”不同,故护理方法也不同,表现出同病异护的特点。与此相反,有时不同的疾病,如小儿麻疹和丹痧,这两个不同的时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会出现邪去津伤之证,护理时表现出异病同护的特点。

2以科学决策为基础,推动中医护理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

当前,中医护理工作仍主要以经验型护理为主,表现为:虽然在护理实践中能够依照护理程序步骤展开工作,但在主观方面仍然处在被动性接受工作的状态;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时,习惯于以经验替代科学的决策,评判性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制定护理计划过于简单机械化,习惯于照搬现有的护理诊断与措施,逐条组成单一的护理方案,缺乏个性化及针对性。在中医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中,狭义理解辨证施护理念,具体表现为在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时存在辨证依据不足的现象或辨证施护准确但收效甚微等等。上述情况说明,经验型护理这种单一的护理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中医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先进护理理念为指导,通过贯彻实证指导实践,制定科学护理决策推动护理工作方法实现转变。

2.1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不仅凭经验及直觉决定护理行为。护士要主动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针对临床实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辨证思考,并自觉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准确施护,做到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2.2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护士在实践先进护理理念的过程中,要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论证,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3以满足病人健康需求为目标,推动中医护理临床实证研究不断深入

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现有的最好的护理实证来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状况以及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需求,是护理工作的核心目标。实践中的护理实证主要分为以下4类:一类实证: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结果;二类实证:通过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三类实证:通过类实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四类实证:通过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来源于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或专家组的报告。中医护理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且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大量的养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论、技术和经验,至今在临床上仍是护士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重要指导文献和参考依据。例如脾阳不振证型脘腹痛病情轻者,用花椒20g,吴茱萸15g,研末水调敷脐,12h换药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黄粉6g水调敷脐,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人的症状,且方法简单,疗效独特,安全无副作用,应用范围值得我们临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随着先进护理理念在护理工作实践中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先进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2]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3]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1:65.

[4]邓大学.中医临床护理备要[J].第1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9-120.

[5]徐凤霞.循证护理对中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