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实训在校院“零对接”模式下《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分组实训在校院“零对接”模式下《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刘慧敏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组实训在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下对《急救护理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名益阳医专护理大专生按照年级2014级93名为对照组,2015级93名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校院“零对接”分组实训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急救护理学》教学效果。结果两组护生《急救护理学》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93%认同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认为此种教学模式能使自己真实的感受到抢救氛围,培养急救意识;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结论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下急救护理学课程分组实训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促进护生急诊救护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个体从学生一职业人一社会人的角色转换,为护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分组实训;急救护理学;教学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课程,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急危重症护理人才方面承担了极为重要的任务。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性[1]。因而这一整合将强迫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院校合一,前“院"后“校”式实训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圈。益阳医专的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于第三学期将教学场所设在医院教学楼,实行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将实训课内容直接分组安排于临床见习中,有利于给护生提供真实的临床教学环境,全新的实践体验,将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生”向“护士"、从学校学习场景到职业场景的转变过程。通过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采用分组实训法,我们在《急救护理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的教学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益阳医专2014级和2015级护理系各2个班学生,2014级2个班93名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2个班93名学生为试验组,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校院“零对接”分组实训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理论成绩、动手能力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校院“零对接"分组实训教学模式,两组所用教材课件,课时总数完全相同。具体设计及应用方法如下。

1.2.1实验组教学场所设在医院,教学课程设置中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课时数,加强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时间,课堂讲授后教师提出问题并分组安排临床见习,在体验式教学[3],后再分组实训。

1.2.2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分组到医院见习急救中心、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在医院真实场景中,每组学生以问题为本通过见习观摩,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再回到课堂讨论。

1.2.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搜集的资料创设情景病例。教师将学生在临床环境中见习的病例在学生扮演的模拟病人身上逐步模拟实施[4]。学生按组进行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的分工,模拟护理场景,对现场情况识别判断,承担相应的急救任务,将整体的救护过程演示出来,尝试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分组实训演练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如该病例诊断是什么?首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行动策略,任课老师在实训过程中给予指导。

1.2.4在每一小组实训模拟演练结束后老师组织护生对病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内容进行总结,指出每组护生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下一临床见习课需要观察学习的重点,最终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下完成《护理实用急救技术》[5]全部教学内容。

1.2.5评价方法

(1)成绩评价实践教学结束后采取相同的评分标准对两组护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本门课程结束后统一命题,同时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测试,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

(2)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护生进行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下分组实训教学效果的调查,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放问卷93份,回收9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6统计学方法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考核结果

采用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分组实训的学生在急救护理操作技能测试中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略高于对照组。

两组护生急救护理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护生急救护理操作和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分)

3讨论

3.1通过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实行院校合一、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距离。实训基地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温床,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的利用医院的资源条件。医院的设施则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实际职业情境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获得为目标,学生通过临床一线的工作和学习,可以了解医院文化,熟悉临床护理的职业标准。有利于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尽快实现个体从学生一职业人一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此教学模式将为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护生就业进入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3.2校院“零对接"分组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的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在我们的分组实训中有课前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见习时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使护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得以提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人实际工作中去,培养了护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护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潜能。

3.3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运用分组实训进行情景教学模拟和角色扮演对临床护理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欲望。将急救护理技能的学习设置到真实的急救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在临床实际工作的真实感,逐步养成现代社会个人专业发展所必需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4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临床真实的观摩和分组实训,所学知识技能得到真实验证,提高理陛认识,从而加深了理解记忆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持久性。并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采取校院“零对接”教学模式的班级急救实践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的班级。

参考文献

[1]杨术兰.能力本位课堂设计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1112.

[2]庄一平,季诚,袁俐.前“院”后“校"式高职护理校外实训基地构建模式之探讨[J].护理研究,2012,26(2):567568

[3]赵远莲,江智霞,吴永清.体验式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6(11):11001102.

[4]魏薇萍,张妮娜,王飞燕.情景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9(6):8587.

[5]魏志明,王群.利用仿真实训中心进行护理实用急救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4,24(2):4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