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浅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赵西莹

赵西莹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海淀100083

摘要:当前中国金融创新业务领域向纵深推进,金融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正确认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国际间的合作,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当前金融创新。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在成熟的市场监管、众多的金融产品的庇护下,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似乎离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遥远。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金融创新活跃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是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中国金融行业提出的新挑战,也是大转折时期中国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风险管理则是金融创新的“护身符”,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风险是指在资金的融通和货币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它与金融活动相伴相生。金融风险管理则是指公司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过程中,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进行辨识、度量、预测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分散金融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1、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是相互正向博弈的关系:风险管理的需求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又反过来促进金融风险管理更加完善,两者之间是一种正向的博弈关系。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大,金融风险管理显得越重要,人们对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就越迫切。随着人们避险需求的日益扩大,各种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及远期利率协议等。但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为逃避监管而进行的,金融创新使原有的监管失效,金融当局便制定出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以约束金融业的行为,而约束的结果是更为高级的金融创新形态出现。

2、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任何收益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创新产品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偏好客户之间重新分配,一方的收益则是另一方的损失,其盈亏之和为零。金融创新只是在微观上降低了风险,在宏观上却是将风险从风险回避者转移到风险偏好者,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并未因此而减少。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我们知道金融创新无法消除整体风险,而只是分散和转移了个别风险,而且在当前的金融创新活动中还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这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在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风险将更加复杂,治理或者规避将更加的困难。具体表现如下:

1、金融创新带来的资产证券化加剧了金融风险:证券化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促进了金融商品的标准化,也为投资者防范风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然而,证券化仍容易产生许多问题。对于银行而言,能够证券化的资产首先是质量良好的资产,尽管它可以利用时间差将不良资产置换出去,但它也必须冒信誉受损的风险。对于货币当局,证券化也为其提出了许多挑战。首先,它使货币当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控制能力减弱,这必然影响到货币政策执行的效力。其次,证券化所产生的许多证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常常成为货币的代用品。这就打破了货币当局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形成一种货币竞争的局面。同时,货币当局难以对货币给出明确的界定,这也削弱了它控制货币的能力。

2、投机市场的存在加大了风险破坏性: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金融市场的安全提供工具,但与避险相对应的还有大量投机行为的存在。因为如果没有投机者,避险者就无法将风险转移出去。衍生产品市场的出现,为客户提供了进行投机和避险的场所。而衍生产品具有的高流动性和杠杆作用,使得这个市场具有极大的波动性和破坏性。因为一旦投机失败成为大多数进入者的结局,则不仅避险功能无从谈起,而且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冲击和破坏性更是常规的金融业务所无法比拟的。

3、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激烈的竞争迫使各金融机构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自由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这对一国的汇率及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影响,此外,一些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该属于本国的经营或投资风险,通过风险输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这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美国的次货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之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4、金融创新产品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基础不完善以及使用不当和监管失控:在开放经济中,只要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价格存在不均衡现象,就可能被国际游资利用。国际游资往往是洞悉并顺应了市场向均衡方向演变的趋势,才投机成功。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果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产品创新过渡,超过了本国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遭受国际游资袭击的可能性就会增高。“市场中留有投机的空间是政府的错误”,索罗斯的这句话不无道理。相对而言,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华尔街金融风暴等一系列风险事件都证明了内因是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而国际游资利用创新金融工具冲击是外因,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发展金融创新产品市场应充分考虑本国的市场基础条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应该经常检查本国经济是否存在不均衡,并主动调节。

三、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当前金融创新

从某种角度来看,此次华尔街金融风暴给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在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金融风险事件而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因此,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

1、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监管理念上,引领创新与稳定的协调发展。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监管当局应鼓励而不是限制的。为促进金融创新,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管制,但放松管制决不是放弃监管。

2、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透过此次影响之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现,金融创新中类似衍生产品的创新工具确实存在着事前不为人知的巨大杀伤力。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必须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金融机构要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体系,对风险进行科学度量。此外,金融机构在创新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切勿盲目从事,急于求成。

从金融制度创新来看,最重要的就是监管制度和创新激励约束制度。政府对创新的激励约束政策,要关注经济周期性风险。产品创新本质上是对未来前景的看好,如经济背景逆转,则可能出现创新失败,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与次级债危机的关联,就是很好的例子。针对我国来说,就是在需要控制市场流动性时,不要鼓励推出增加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杨涛.所有金融危机背后都有金融创新影子[N].上海证券报.200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