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吴镔镔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供电局广东省茂名市525000)

摘要:电力计量误差的存在将直接出现电量计量不准确,所记录的电能不是用户真实使用的电能,主要存在多计或少计的问题,而多计就会影响客户的利益,少计则会增加电力企业的损失。所以为了维护双方的权益,切实提高电力服务水平,就必须对电力计量误差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予以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为电费收取提供依据,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本文对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计量;误差原因;对策

电能计量误差问题可大可小,严重者可降低企业电力营销效率,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为此在电力计量工作中,一定要全面控制好电力计量误差,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来指导电力计量,确保计量行为的规范;另一方面要保证电能计量装置的性能,确保装置配备的完善。只有做到了这样,电能计量误差才有可能做到全方位避免计量装置的调整、改进才能真正有用。

1电力计量误差的涵义

电力计量误差是指,用电量的计量上产生的不准确。也就是记录下所用的电量(电能),以此作为收费根据,计量的方式有高、低压计量,还有直接接表与经互感器接表的计量。其中电度表就是计量的核心装置,还能将其划分为单相计量和三相计量。所以说,电力计量误差就是指在电量计量时产生的一定误差,尽管这种误差看似较小,却会随着我国不断增加的用电量,而导致整体性的全国误差成为庞大的数字。电力计量和电力测量之间是存在差别的,它只是把用电量统计出来。

2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2.1计量装置因素

电力计量装置(电能表)是电力计量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设备,装置本身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着电力计量的准确性。相关调查显示,电力计量装置本身的问题是导致电力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讲,一是计量装置本身的配置存在一定的问题,电力计算人员单纯的依靠用电时间等进行估算,没有切实查看表计显示的数值,虽然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也很容易出现误差;二是电能计量装置安装质量不达标。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对于电力计量装置的安装,并没有相对完善的规范,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三是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问题,不同的电能表存在着不同的适用范围,以有功电能表为例,可以对三相四线系统中存在的有功电能进行可靠计量,而如果电力系统中出现负荷不均衡的情况,可能会引发相应的零序电压,最终导致电能计量结果误差。

2.2电流互感器因素

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多数计量点中,一般都存在着CT增大引发的计量误差问题,之所有如此,主要是由于电流互感器的使用不合理,或者配变负荷率不高。CT是根据配变额定二次电流的数值,对一次电流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高精准度的CT将会长期处于低精准度的运行环境下,如果负荷率不高,电能计量装置在计量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2.3未能正确使用表计

尽管存在一些计量点已开始使用三相四线三元件电度表,然而由于施工不注意等一些方面原因,导致产生过大的中线电阻和接触电阻,所以,太大的中性线电阻也将导致计量误差加大。三相负荷对称时,计量出的有功电能和实际消耗就会相等,然而一旦不平衡,IA+IB+IC=IN就会有接线误差的存在。U0是偏移电压,IN是不平衡电流,如此便出现了误差。此外还有有功电能的计量误差,因为负荷不够平衡,在零线中难以通过零序电流,所以,计量时就会将零序电流忽略,如此误差也就会出现。

3电力计量误差的改进对策

3.1优化电力计量装置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电能计量装置对于电力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巨大,而想要从计量装置层面尽可能的消除计量误差,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提升配置的科学性。对比常规计量模式,其采用的多是一表乘三计量或者无表估算等计量方式,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电力计量的误差,影响计量的准确性,而且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改变,想要在短时间内对误差问题进行解决是非常困难的。对此,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电力计量点的优化调整,推动电力计量模式的创新,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优化配置。例如,可以利用智能电表,配合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不仅能够保证抄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也可以对电力计量工作的流程进行简化,提升工作的效率;二是应该强化计量装置安装施工管理,明确施工质量标准,强调现场施工监管工作,避免由于安装质量不达标导致电能计量装置无法正常运行;三是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对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在进行设计施工时,要求技术人员从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合理选择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尽可能降低电流互感器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的荷载,对误差进行控制乃至消除。从理论层面分析,如果能够对电力计量装置的位置进行有效设置,缩短了电力计量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距离或者说导线长度,就可以有效降低导线本身的电阻,进而减少电流互感器的负载。一般认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电力计量装置距离变压器越近,计量效果也就相对越好。

3.2改进电力计量方式

电力计量方式对于电力计量准确性的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计量方式不正确,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误差问题。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对电力计量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开展电力计量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电力计算工作,如果存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负荷属于纯动力负荷,则应该选择与电负荷相互匹配的变压器,结合三相三线的方式,进行电能计量工作;而如果电力计量的对象是综合配变或者照明设备等,可以采用三相四线的电能计量方式,同时在电力系统中设置数个单相电度表,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

3.3做好电力计量工作

因为电力计量工作是针对一些特定用户而设定的,但对于其的考虑,我们也应该做好计量误差的改进工作。在各大工业的建设过程中,为了防止一些偷电的现象发生,各大单位要重视电量的计量工作来创新,保证实际的电量供应能够稳定且合理。对于电能的使用分类方面要做好动力和照明两方面工作,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下,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电力计量方式,通过配合一些智能辅助设备来对电能计量做好干扰因素的排除,从本质上来提升电能在计量时的精确程度。

3.4正确选择计量点的位置

电力计量精确性还会受到计量点位置的影响。计量工作中,正确选择电力计量位置,减少电流互感器的负载,可达到提高电力计精度,保证电力计量准确性的目的。理论上来说,如果电力计量位置选择正确,就可以有效缩短电流互感器和电力计量表之间的导线距离,减少导线电阻,最后实现互感器负载的减小。所以对于电力计量点位置的选择,原则上距离配电变压器越近越好。

结束语:

在电力计量过程中,相关计量人员必须要重点关注计量工作误差的改进,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创新电力计量方式,在此期间,电力计量人员必须要合理配置电力计量装置,并且科学选择电流互感器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电力计量配置机制,增强电力计量精确性,提高电力计量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叶红发.科技风.2017(15)

[2]电能表计量误差原因和处理方法探析[J].肖志红.企业技术开发.2014(21)

[3]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的思考[J].杨雷.通讯世界.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