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

瞿自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比较分析采用CT和MR诊断的结果。结果:98例患者经过X线和CT、MR的综合诊断得到诊断率为100%,CT得到的准确率为85.9%,MR得到准确率为97.8%,CT、MR得到的诊断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均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但是采用MR诊断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临床上更适合将多种诊断方法结合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诊断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oflumbarintervertebraldisc,LDH)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综合疾病,该病具有症状不明显、诊断不明确,而且定位比较困难,因此进行诊断对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诊断方法是采用X线进行诊断,但是大量研究这种诊断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准确,因此将X线和CT进行结合诊断得到的比单纯一种方法要准确很多,这也为准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提高了可靠依据。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诊断设备出现,这也为准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CT和MR诊断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为45.9士12.5岁;病程1-19年,平均4.5士2.5年。临床表现:下蹲或咳嗽痛患者56例,小腿后外侧、足背或足底有麻木感患者76例,跋行12例;脊柱侧弯疼痛患者23例,椎旁有压痛患者47例,腰部活动疼痛患者36例,直腿抬高疼痛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MR综合诊断,并与CT和MR诊断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手术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

1.2方法

X线检查:飞利浦PHILPSDigitalDiagnostDR所有患者均进行腰椎正侧位拍片。诊断标准[1]:(1)在腰椎间隙出现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现象;(2)腰椎的生理前弯变直或反弓、侧弯等畸形的出现;(3)椎体后下角出现骨质增生或后翘突起等现象;(4)椎管内或椎间孔可以见到游离的骨块影;(5)出现Schmorl,s结节。

CT诊断:西门子SIEMENSSOMATOMEmotion16排螺旋CT进行腰椎连续扫描,层厚1.5,螺距1.0;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副台,在矢状位进行椎间盘重建;层厚层距均为2-3mm,重建图像3-5幅。诊断标准[2]:(1)在椎体边缘出现唇样骨赘;(2)椎间盘后缘正中或偏侧出现局限性突出软组织影;(3)硬膜外的脂肪及硬膜囊出现受压移位影像;(4)神经根出现增粗、移位或淹没等影像;(5)在突出的椎间盘上出现钙化、滑移或游离脱落在椎管内的影像;(6)椎管变得更狭窄。

MR诊断:飞利浦PHILPSAchieva1.5TMR机扫描;先行三平面定位,然后对腰椎行矢状面T1WI、T2WI、STIR或T2FS序列扫描,横轴面T2WI序列扫描;横断位椎间盘大部分扫描1层,少部分扫描3层;必要时加扫冠状面。诊断标准[3]:(1)椎间盘膨隆矢状位见变形椎间盘向后膨出;(2)椎间隙变窄,硬膜囊前方见低信号压迹;(3)横断面见椎间盘侧方椎管内有软组织块影;(4)出现Schmorl,s结节。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数值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和MR的临床诊断结果

具体见表1,由表1可知CT诊断的膨出的影像比较多,而MR在诊断出的突出、脱出及髓核游离、Schmorl结节的影像比较多。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诊断是治疗该病的前提,不同的诊断方法得到结果不同,前人的研究大部分关注X线和CT的诊断方法,通过研究知道CT的诊断结果要比X线的诊断结果更准确。李新[4]采用X线和CT的诊断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CT和X线诊断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纯的X线和CT诊断的结果,但是CT得到的结果明显优于X线。由此可见,联合诊断的结果更准确。本研究将X线、CT、MR联合诊断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纯的CT、MR诊断的结果,但是MR得到的结果明显优于CT诊断的结果。大量的关于X线和CT的诊断研究均说明了CT诊断的结果要比X线诊断的结果准确[5-7]。曹欣荔[8]等人分析了CT和MR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通过研究发现MR诊断结果为100%明显高于CT的诊断率(93.75%)。本研究得到的结果此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通过结合X线、CT和MR3种方法的结合诊断,并与临床手术治疗得到的结果作为标准,对比分析CT和MR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采用MR得到的诊断结果更准确,而且诊断率为97.8%,明显高于CT的诊断率。由此可见,采用MR诊断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CT、MR均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诊断,但是采用MR诊断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临床上更适合将多种诊断方法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勇,王建军.CT平扫与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8):788-789.

[2]金勇,赵斌.浅谈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4-35.

[3]张荣恒,马洪宇,袁方,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2(3):213-214.

[4]李新.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4,31(21):3395-3396.

[5]王爱英.X线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2(4):317-318.

[6]刘吉良.X线结合CT扫描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J].大家健康,2014,8(5):69.

[7]何容,林汉峰,韦志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X线平片、CT诊断评价[J].广西医学,2012,27(11):1774-1776.

[8]曹欣荔,庄志雄,欧忠耿.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3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