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平宁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肾平宁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证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张春艳王建明吉勤王清

张春艳王建明吉勤王清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作者简介:张春艳,女,40岁,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摘要】目的:观察肾平宁联合西药对非肾病综合征气阴两虚证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已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肾平宁治疗组32例和氯沙坦治疗组3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肾平宁中药汤剂每日l剂和氯沙坦50mg/d口服,疗程为3个月,观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对照组1例退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减少蛋白尿和血尿方面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内生肌酐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平宁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肾平宁具有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肾平宁;IgA肾病;气阴两虚证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087-01

IgA肾病以肾小球系膜区有颗粒性IgA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位居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首位,5~20%的患者在10年内,30~35%在20年内进入终末期肾衰[1]而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们以自拟肾平宁配合洛汀新治疗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兼夹风热、血瘀的IgAN患者,能有效减少尿蛋白和血尿,稳定肾功能,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经肾组织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病理分级为I-Ⅳ级;③均伴有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均<25g/24h,内生肌酐清除率>80mL/min;④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IgA沉积为主的肾小球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干燥综合征等;②肾血管性高血压者;③24h尿蛋白定量≥25g者;④伴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⑤肿瘤、妊娠及对本药过敏等不适合于用本药治疗者;⑥依从性差者。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肾活检病理学确诊为IgA肾病,即肾小球系膜区或伴毛细血管壁l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颗粒状沉积。病理分级采用Lee分级。

122中医辨证: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腰痛或浮肿,口干咽燥或咽部暗红、咽痛,舌质红或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13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气阴两虚证IgA肾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平均(32.62±9.58)岁;病程18d~5年,平均(2389±11.56)个月;病理分级I级3例,Ⅱ级9例,Ⅲ级15例,Ⅳ级5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3.18±1065)岁;病程15d~6年,平均(2432±12.88)个月;病理分级I级4例,Ⅱ级7例,Ⅲ级17例,Ⅳ级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方面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治疗方法:基础治疗:①积极清除或控制感染灶。②伴高血压或高血脂者,合用钙离子拮抗剂或降脂药;③雷公藤多甙片1mg/(kg·d)。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肾平宁(黄芪、生地、丹皮、山药、茯苓、山茱萸、连翘、防风、丹参、白茅根等),由我院制剂科统一煎制,每袋150ml,每次1袋,2次/d。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沙坦50mg/d,1次/d。所有病例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评价疗效。

15观察指标:中医症状(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腰痛或浮肿,口干咽燥或咽部暗红、咽痛,舌质红或偏红,少苔,脉细或弱。)积分变化,尿红细胞计数、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定量。每1个月比较24h尿蛋白定量,检测治疗前后尿红细胞计数,内生肌酐清除率。

16疗效判定:参照肾脏疾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慢性肾炎疗效标准”[2]而定。完全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尿红细胞持续阴性,尿蛋白定量<0.2g/24h;基本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尿红细胞持续减少>50%: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尿红细胞持续减少>25%:无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17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以χ±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与尿红细胞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治疗IgA肾病药物,对于尿蛋白<25g/d的IgA肾病常采用雷公藤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大,使用受到限制。近年临床使用霉酚酸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价格较为昂贵。IgA肾病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血尿(肉眼或镜下血尿)、蛋白尿、腰痛及水肿等为常见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的特点,IgA肾病可归属于中医的“尿血”、“水肿”等范畴,目前医家多数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多见;标实多与外感、瘀血、湿热有关。我科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IgA肾病本虚以气阴两虚型最常见,标实以风热、瘀血多见。针对IgA肾病属于气阴两虚兼夹风热、血瘀的基本病机,“风为百病之长”,风易挟热,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以疏风清热。方中黄芪、生地滋肾健脾,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通过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而延缓肾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3]。山茱萸养肝阴、滋肾阴,山药、茯苓健脾利湿,连翘、防风疏风清热,白茅根凉血清热,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补而不滞,清不伤正。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肾平宁配合降压、降脂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蛋白尿、血尿,较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能稳定患者肾功能。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肝功异常,有1例退出试验。说明肾平宁联合西药治疗IgAN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稳定患者肾功能;同时降低雷公藤多甙片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香美,谢院生.重视延缓IgA肾病进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8(20):235

[2]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357.

[3]邓英辉,林琼真,于结,等.黄芪注射液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5):39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