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乳核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毛玲

毛玲(湖南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94-03

【摘要】目的优选乳核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研究不同辅料对颗粒成型性、吸湿性、流动性及制粒情况的影响,运用综合评分方法筛选出最佳辅料,并以颗粒性状为依据考察辅料用量。结果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粉与可溶性淀粉按2:1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在60℃下干燥,成品的流动性和抗吸湿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6.5%。结论试验结果可为乳核颗粒制剂处方组成的确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乳核颗粒成型工艺临界相对湿度

StudyonMoldingTechnologyofRuheGranules

MaoL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HengyangCity,HunanHengyang421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ptimizethemoldingtechnologyofRuheGranules.Method:Theeffectsofdifferentexcipientsontheformability,solubility,anti-moistureandgranulatingsituationwereinvestigated.Gradingmethodsofsynthesizingmultipleguidelineswereappliedtooptimizingexcipients.Andthegranulespropertieswereusedasthejudgingcriteriatoscreenouttheratiooftheexcipients.Result:Theoptimalgranulatingwas:theratioofextractedpowdertosolublestarchwas2:1.Thewettingagentwas75%alcoholandthedryingtemperaturewas60℃,thecriticalrelativehumiditywasabout66.5%.Conclusion:TheexperimentalresultsprovidethebasisoftheascertainmentofformulationprocessandthecontrolofproductionenvironmentofRuheGranules.

【Keywords】RuheGranulesmoldingtechnologycriticalrelativehumidity

乳核颗粒由乳香、橘核、柴胡、郁金、青皮、仙茅、鹿角霜、巴戟天、醋山甲、瓜萎、山慈菇、夏枯草、荔枝核、昆布、丹参、三棱、莪术、五灵脂等18味药组方,具有疏肝解郁,祛痰化瘀,调理冲任的功效。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由于中药提取物的粉末黏性较强、流动性差、吸湿性大,因此对不同辅料及配方进行了研究,以成型性、吸湿性、流动性等为指标,筛选出较为理想的处方。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试药

BS200S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ZK-282A型真空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总厂);CS101-2ABN型电热鼓风干燥箱(重庆试验设备厂)。蔗糖(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糊精(北京宏利发糊精厂);可溶性淀粉(湖南湘潭淀粉制品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浸膏粉的制备

称取处方量的18味药材,加12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收集提取液,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1.2,减压干燥(温度75℃,压力0.08MPa),粉碎,得浸膏粉,防潮保存。

2.2制粒方法

称取浸膏粉、辅料适量,混匀,过40目筛3次,使其混合均匀;放入坩埚内,滴加75%乙醇,并用手指不断搓捏,混匀,至“手捏成团,压之即散”;制软材,在20目筛上制粒,放入60℃烘箱内干燥3小时。

2.3辅料选择依据

根据辅料与浸膏粉混匀后制成颗粒的吸湿性、成型性、溶化性、堆密度以及休止角来选择恰当辅料。取浸膏粉分别与可溶性淀粉、糊精、蔗糖(1:1)混匀,测定成型性、休止角、以及吸湿性。并以成型性、休止角、以及吸湿性为指标综合评价[1-7],优选最佳辅料。综合指标=(30/最大成型率)×成型率+(最小休止角×30)/休止角+(最小吸湿率×40)/吸湿率。

2.3.1成型性的测定[8]

实验步骤:将制备好的颗粒称重,先过40目筛,再过60目筛,收集能通过40目筛但不能通过60目筛的颗粒,称重。

成型率=过筛后颗粒质量/过筛前颗粒质量×100%。

成型性分值计算运用公式:(30/最大成型率)×成型率,结果见表1。

由表1可得,糊精、可溶性淀粉、蔗糖的成型性值分别是22.18,30.00,24.45,即以可溶性淀粉为辅料的成型性最好,蔗糖、糊精次之。

表1成型性的测定

2.3.2休止角的测定[8,9]

流动性是颗粒的重要性质之一,流动性的好坏与颗粒的质量、分剂量的准确度有关,药剂学上常用流动率和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小,流动性愈好。通常粒径越小或粒度分布宽的颗粒,其休止角愈大;而粒径圆、大且均匀的颗粒易流动,休止角小。

实验步骤[10]:采用固定漏斗法,将3只漏斗串联并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坐标纸上1cm的高度处,小心地将颗粒沿漏斗壁倒入最上的漏斗中直到坐标纸上形成的颗粒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口为止,由坐标纸测出圆锥底部的直径(2R),计算出休止角tga=H/R.做5次,计算平均值。

休止角值计算运用公式:(最小休止角×30)/休止角,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糊精、蔗糖、可溶性淀粉的休止角值分别是29.00,27.78,30.00,即以可溶性淀粉为辅料制粒,颗粒的流动性最好,糊精、蔗糖次之。

表2休止角的测定

2.3.3吸湿性的测定[8]

实验步骤[11]:取一定量的颗粒,置30℃烘箱中恒重48h。将底部放有NaCl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中定时放入NaCl直到形成NaCl过饱和溶液,此时干燥器内的相对湿度为75%。在已恒重的扁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颗粒,准确称重后置于上述干燥器内(扁称量瓶打开)。48h后称量,计算吸湿百分率。共做两组,计算平均值。

吸湿后重量-吸湿前重量

吸湿率%=×100%

吸湿前重量

吸湿率值计算运用公式:(最小吸湿率×40)/吸湿率,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看出,糊精、蔗糖、可溶性淀粉的吸湿性值分别为23.11,29.73,40.00,即以微粉硅胶为辅料制粒时,其吸湿性差,不容易受潮,淀粉、糊精次之。

表3吸湿性的测定

2.3.4性状描述

表4性状描述

2.3.5综合评分对上述3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见表5。

表5综合评分

根据表中数据综合评分可看出,可溶性淀粉的分值最高,为100.00,故筛选出来的最优辅料为可溶性淀粉。

2.4辅料用量选择

实验方法:按表6中比例取浸膏粉和可溶性淀粉,混合均匀,60℃减压干燥,稍微研磨,观察颗粒。

表6辅料用量选择

根据试验结果,浸膏粉和可溶性淀粉比例在2:1和1:1时颗粒流动性好,容易制粒,考虑辅料用量尽量少的原则,故选择浸膏粉和可溶性淀粉比例为2:1。

2.5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12]

将最佳处方颗粒干燥至恒重后,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颗粒,准确称量后分别置于盛有7种不同盐的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于25℃恒温培养箱中保持3天,称量,计算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7。

表7不同相对湿度下颗粒的吸湿百分率

以表中的吸湿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对密度为横坐标作图,结果见图1。

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CRH)约为66.5%。两切线交点对应的横坐标[7]即为临界相对湿度。生产中分装乳核颗粒时可参考此值对车间的相对湿度进行控制,以免吸湿使产品的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质量。

3讨论

中药浸膏粉通常具有较强的吸湿性,为了降低其吸湿性以便于制粒,一般可加入适量辅料与之混合,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浸膏粉与可溶性淀粉以2:1配比制粒,效果最佳,成型性、流动性和抗吸湿性均良好,为乳核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沂,凌云,王强.无糖型咽炎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2):123-124.

[2]王妍,梁志强.小儿百部止咳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1-23.

[3]孙文格,郑倩,刘凤琴.正交设计法优选调胃颗粒的成型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16-117.

[4]刘源焕,吴玉强,蒋林等.正交试验优选无糖外感风痧颗粒的成型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11-13.

[5]李丹.脂心康颗粒成型工艺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23):128-129.

[6]高珊,陈占科,王淑美.转输颗粒成型工艺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5):46-48.

[7]陈琳,邢茂,夏午等.更安颗粒成型工艺研究[J].制剂技术,2010,19(11):34-35.

[8]刘中秋,周华,苏子仁等.生脉成骨胶囊制剂工艺成型研究[J].中成药,1998,20(4):2.

[9]陆彬.中药颗粒剂处方组成的探讨[J].华西医学杂志,1995;10(4):229-233.

[10]孙殿甲,腾亮,刑建国.清热解毒颗粒剂提取工艺及制剂处方组成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1,5(20):16.

[11]夏新华,胡岚.复方芩柏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9(9):25.

[12]徐文杰,吕冬梅,王玲.喷雾干燥法制备低糖型丹桂香颗粒的工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