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卢涛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水利站江苏省南京市211155

摘要:农村水利的基础设施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都存在则设施老化失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进而有效地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问题分析;对策

前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地基础,农田水利更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及中心环节。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这些水利工程为改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工程建设先天不足,多年之后提水工程设备陈旧、老化失修、灌溉渠系损坏严重,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等问题逐步凸显。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溉渠系老化,灌溉面积萎缩

我国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运行50多年,虽然每年各地都会组织劳力清淤、修补、加固等进行补救,但农田灌溉主、支两渠全部处于漫流状态,宝贵的水资源一半以上都流失掉了。

2、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许多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水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大兴水利、主动参与水利建设的意识没有高度统一,对水利的基础地位认识不深,许多干部开展水利建设只是被动应付。不少群众对水患存在麻痹思想,开展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水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3、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的固定资产、44%的人口、1/3的耕地、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都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仍然较为薄弱,江河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拦蓄洪工程建设不足,且有40%的水库带病运行,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灵活运用的基本条件,启用困难。

4、资金投入不足

这些年来,水利投资更偏重于投向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倾斜力度不够。小农水建设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资金匮乏、历史欠账较多而缺乏基本的维护。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具有跨区域特点,镇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无法独自实施,而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完全落实,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二、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有序进行

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任务来抓,列入重点议程,切实加强领导,尽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全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2、创新投资方式,建立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资机制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合办水利的新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总投入水平。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农水“民办公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对上争取工程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国家投资的积极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速实现农业水利现代化进程。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导致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就是在建设管理上不够细致,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已无法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相适应。所以,我们应借鉴一些成功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事例,将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4、加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养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每个环节部分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设备的质量方面一定要得到全面保证。其次,必须要有齐全的工程管理标准与规定、法律等相关资料。另外,应制定完善的工程维修养护方面的费用规范标准,按照受益程度的大小以及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向受益人与收益企业收取一定的资金费用,并将收取来的费用作为工程的后期养护,并且还要大力推广工程建设的新技术,以此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与日渐发展的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相适应,从而让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自身的效益充分的发挥,以此对农民进行良好的服务。

5、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灌溉技术落后,我国农业用水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要通过引进先进节水技术,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农业水资源的作用。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强化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三、未来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已经运用到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的领域。未来农村水利建设要朝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费时费力的水利灌溉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农村水利灌溉方面,进入了研究实验与实际应用的阶段,例如,激光平地技术的运用,比传统的灌溉方式的准确度提高了近五十倍;还有自动化农田检测与灌溉体系,更好的把握了农田的灌溉情况;利用红外检测仪,检测地表温度等。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国要善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灌溉方式,学习精准灌溉与自动化灌溉技术。发达国家的节水灌溉优势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包括遥测、遥调等方式,满足了节水灌溉体系的准确快捷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水利管理和水利建设的成本,提高了灌溉体系的效率,我国要随时发现不利于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寻找出解决办法。在宏观角度,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加强计算机网络等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在微观角度,加强对灌水技术、节水方式等的有机结合,优化节水灌溉体系。再结合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地域特点,研究出最合适的灌溉方式并进行推广,让农民能够掌握节水灌溉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不能适应今后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抗御旱灾的能力,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改进技术装备,进一步扩大灌溉、除涝、排渍、治碱的工程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亚杰,张伟.关于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8):232.

[2]李远华,严家适.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实的农村水利基础[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6):1-3.

[3]吴欣,孙成玲,侍重学.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