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孙莎莎

青岛市黄岛区江山路第一小学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纪律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方法。为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时候,应该遵循正确的班级管理方法。以此为前提,小学阶段班主任老师班级管理工作就需要秉持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认识到当前小学生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认识并解决当前的问题,对于改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整体水平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当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课堂纪律松散,由于主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我国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纪律表现并不是很好,独生子女政策施行的当下,很多小学生在家庭生活当中都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在这样显示,课堂纪律松散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进出课堂比较频繁,并且学生们绝大多数进出课堂的行为没有经过班主任的允许;学生彼此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正处成长发育期,生活学习中出现分歧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够理性,由此产生的校园暴力等问题;学生心理上对于班级缺乏归属感,假如小学课堂上不能提供给受他们欢迎的信息和知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会选择不上这门课或者对这门课进行冷处理,在小学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否来上课是他们的自由,作为老师无权干涉,又或者有少数老师认为上课的学生太多的话就需要花时间组织课堂纪律,并不利与自己教学,因此对于学生缺席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

针对以上问题,当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当中应该遵循的路径。

1,规范课堂班级管理。面对当前的现实情况,针对当前小学阶段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应该考虑规范课堂班级管理。因为班级管理本身是一个客观规范之于主观行动的过程。具体而言,应该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和教学思路,将学生的当前进步和长远发展都纳入到整个学生培养计划的考量当中,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计量深远。教学的班级管理应该以教学为核心,应该将课程改革践行于整个课程进行之中,而规范化则是教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最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方面,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来说,教学班级管理应该以规范化的备课和讲课为主,有经验的骨干班主任应该帮助这部分年轻老师度过执教生涯开始的艰难阶段,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班主任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平坦。在针对学生的班级管理方面,应该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一定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习得更好的同时,还能为一个在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修养的人。班主任应该注意到教学一线的种种情况,在不断的听课和总结中逐渐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班主任的教学情况,并努力与师生共同改变之前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好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程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老师要常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带入到具体的教学和学校班级管理当中去,只有这样,班主任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教学班级管理才不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

3,兼顾学生的多种诉求,付诸爱心,关注学生内心的发展。以往学生的班级管理主要靠学校和老师自上而下的施压,这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在逐渐增大的压力面前失去自我,在经受高压的校园教育之后,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可知,改革当前的教学班级管理体制,应该是将学校、班主任、学生都纳入到同一个考量维度中。应该认识到,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这也就是说,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还是科任老师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观上想要教好的愿望必须要与作为客体的学生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老师就应该将学生看作一个能动的客体,在具体教学中,要学会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多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不太适合本身学习习惯的问题,细微问题的积累最后就会导致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关爱,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殷期望,而激发学生内心的自强和自律,让学生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工作中,教师要在坚持管理的基础之上更多地突出帮助和关爱,悉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内心,由于这个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加以正确引导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付诸爱心的管理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会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律和自强。

4,给予耐心,鼓励学生健康地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差,很多男生比较顽皮,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意识也较为淡薄,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有充分的耐心,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而不是强制要求,这样学生的成长才会更加健康。例如,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班主任应该主动地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给予正确的建议,帮助学生改正爱迟到的毛病。除此之外,班主任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除了给予耐心的引导之外,还要积极鼓励,对于认真改正自身错误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帮助其成长为优秀的学生。

结语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班级管理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作为班主任,应该通过班级管理工作为教学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并且通过管理工作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自律和自强,也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和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马丽望.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新课程,2013,05

[2]孔兵兵.赵永行.小学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探讨[J].黑龙江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