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搭岸浮船坞的沉箱出运及监理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搭岸浮船坞的沉箱出运及监理控制

朱波于军龙

山东诚基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重力式沉箱码头因其施工周期短、耐久性高、整体稳定性好、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港口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之沉箱出运的方式方法也不断的更新。大型沉箱一般采用浮船坞进行出运。浮船坞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与出运码头对接,即坐底方式和搭岸方式。因搭岸式沉箱下水、出运、安装等受投资、出运船性能、风浪、潮汐等因素影响较大,采用该方式进行沉箱上船、出运、安装时应进行综合考虑。施工各工序的操作、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山东某港为例,对气囊顶升搭岸方式沉箱上坞、出运工艺及监理控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沉箱码头;气囊平移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重力式沉箱码头,预制场位于山东某港海湾内,风浪影响较小。本次出运21个沉箱,单个最重为2400t。详细数据如下:

C型(长×宽×高)(m):16.24×16.01(含两趾)×17.5;

H型(长×宽×高)(m):17.1×11.54(含前趾)×12.5。

本工程沉箱出运采用顶升气囊顶升沉箱、滚动气囊平移沉箱、卷扬机牵引沉箱上搭岸举力8000t浮船坞,拖轮拖浮船坞至施工现场沉坞坑、浮船坞下锚定位注水下潜、沉箱浮游稳定漂浮、拖轮拖沉箱至现场安装的施工工艺。

流程如下:

沉箱底部放入气囊,气囊顶升沉箱--浮船坞搭岸就位--牵引卷扬机牵引沉箱通过气囊平移上坞--浮船坞排水起浮,托运至沉坞坑--浮船坞下沉至沉箱浮游稳定,拖运出坞

二、搭岸浮船坞沉箱上船工艺流程及控制

1、搭岸浮船坞靠泊码头搭岸台座设计

靠泊码头应根据沉箱出运船搭岸结构、性能参数以及出运码头潮汐、风浪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定。该部分虽是施工控制措施,但监理单位应积极核实搭岸浮船坞性能参数,收集出运码头的潮汐、风浪以及码头资料,加以核实。确保专用出运码头台座长宽高设计合理,保证出运安全。

2、浮船坞搭岸、对接

当潮位高于出运船搭接潮位时,出运船通过锚缆实现船艏搭岸装置与搭岸台座对接,然后将出运船的抽芯缆与台座前沿定位地牛相连,实现船艏搭岸装置与搭岸台座的准确对接。对接完成后,出运船开压载泵向艏部压载舱注水,并微调船位。当船上搭岸装置坐于台座上并达到一定与压力之后,停止注水,并收紧全部锚缆,以克服涨潮、风浪流等对船位的影响。

3、沉箱顶升、平移和上船

3.1顶升工艺:顶升采用高压气囊,将气囊均匀平行塞入顶起的沉箱底部,然后气囊充气,利用充气后的气囊将沉箱顶升,顶升完成后用垫木进行支垫,准备进行平移。

例如本次顶升有效载荷气囊为8条,接应气囊为4条,共12条气囊。气囊的排列:根据沉箱形状及重心位置,采用单排气囊排列,这样有利于沉箱的左右稳定,防止侧倾;接应气囊亦作相应排列。

在气囊使用及保存过程中,监理人员应严格要求施工作业人员熟知气囊使用注意事项。监理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前按照受力要求监督施工单位的气囊打压试验

(2)对沉箱顶升气囊安放作业前顶升槽清理,避免因杂物造成的气囊使用中破裂。

(3)对沉箱顶升过程中安全监护和相关制度、交底进行检查。

(4)作业前要求施工单位对气囊嘴加固情况进行检查,气囊嘴打击范围进行警戒。

3.2气囊平移:

沉箱的重心低,底面积大,相对来说稳定性较好。沉箱移运方向前用两部卷扬机牵引,其后用两部卷扬机牵制,可通过调整气囊气压来达到沉箱启动时牵引力减小和制动的要求。前端气囊气压减小,沉箱前倾,牵引力就小,反之亦然;移运中减小气压,即可增加滚动阻力,实现减速;在沉箱前摆放充气的气囊达到制动的目的。

在使用气囊平移沉箱时风险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囊损坏:在沉箱移运时,气囊有被尖锐物扎破、划伤的可能,会因气囊漏气使沉箱失去平衡,可能对作业人员发生物体打击伤害。

(2)风力的影响:若在沉箱移运时遇到较强的风力,沉箱会产生晃动。

(3)缆绳对作业人员产生的物体打击伤害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监理在安全控制方面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首先应建立气象信息制度,收集作业时间内气象信息,恶劣天气应及时沟通施工单位做好防范工作,必要时停止作业。

3.3沉箱上坞操作工艺

(1)在浮船坞靠岸前将滑轮组、钢丝绳、卡环全部准备完成,将后牵引卷扬机通过滑轮与沉箱前后趾拖环连接,牵引卷扬机与浮船坞上的滑轮连接。

(2)浮船坞靠岸后,将浮船坞两根边缆系到出运码头系船柱上,然后将滑轮通过钢丝绳固定在浮船坞吊鼻上,将前方卷扬机钢丝绳与滑轮连接。

(3)启动前方卷扬机拉动沉箱,同时后方两个卷扬机根据沉箱移动速度缓慢放钢丝绳。沉箱利用前方卷扬机的牵引拉动沉箱使气囊滚动,沉箱前进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两侧卷扬机拉力,控制好沉箱走向,避免走偏。

(4)沉箱上坞过程中,浮船坞要适时排水,以保证浮船坞的平衡稳定。

(5)沉箱上坞并移动到浮船坞中部位置时,沉箱四周一圈用垫木垫起,垫木高度比移动气囊工作直径稍小,沉箱上部通过缆绳将上部吊鼻与浮船坞上部坞台系船柱系牢。

(6)待沉箱全部系稳后,解开滑轮钢丝绳,用吊车将气囊从沉箱底抽出。

(7)将滑轮及卷扬机钢丝绳卸下,所有浮船坞上机具撤离。准备下一个沉箱上坞。

(8)浮船坞通过后方缆绳收放使之脱离出运码头并离开一定安全距离后,浮船坞起锚,随后用拖轮拖带浮船坞至沉坞坑。

(9)浮船坞到达沉坞坑后定位下锚。然后进行浮船坞的下潜及沉箱的出坞工作。

沉箱上坞示意图

该工艺中,控制重点为浮船坞甲板与码头面层高度要保持一致。首先在上坞前,应做好浮船坞搭岸工作,保证搭岸的稳定性。其次要在沉箱全部上坞后,严格控制甲板的前后沿标高,做好浮船坞的加压和排水工作,保证浮船坞的平衡。沉箱上坞后,要及时对沉箱加垫木并用钢丝绳及尼龙缆固定,沉箱顶部四角必须与浮船坞带缆。

3.4沉箱出坞工艺

浮船坞在沉坞坑精确定位后,检查沉坞坑水深是否满足下潜需要。下潜过程中,开启沉箱进水阀门,对沉箱内加水至满足其浮游稳定。关闭水阀后,浮船坞继续下潜至沉箱达到浮游稳定起浮时的吃水高度。当沉箱刚开始起浮时,暂停浮船坞的下潜,观察沉箱稳定性和四角干舷,根据实际情况对沉箱仓内加水进行调整,保证四角干舷一致。

沉箱出坞过程中,主要控制沉箱的浮游稳定。在对沉箱浮游稳定进行计算、审核后,尚需在下潜过程中进行微调。浮游稳定后,还应保证沉箱与浮船坞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相互之间出现碰撞及刮带。

三、结束语

搭岸举力浮船坞作为大型沉箱出运的一种方式,因其与坐底浮船坞相比有着投资少,适用于临时预制场的特点,在港口施工中逐渐有了较多的应用。而其沉箱上船效率一般,受风浪潮位影响较大的特点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采用搭岸式出运时应综合考虑,明确操作和控制要点,确保沉箱出运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马宗田,搭岸方式沉箱上船过程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