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ERP技术路线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论企业ERP技术路线的研究

姜伟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乙烯工程指挥部

摘要:很多企业都引入了ERP系统,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各方面工作的管理效率,一旦成功实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反之,一旦失败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可小觑,有时当ERP系统没有产生预期收益的时候,很多企业对ERP系统给予了全盘否定,而没有深入细致的查找失败的原因,大多数时候ERP系统也是比较冤枉的,ERP系统是死的,怎么能将其用活是使用者的问题,无论是实施的时间还是成本控制都需要人的有效控制,否则就可能产生质疑,甚至有人喊出了IT生产力悖论的口号。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动态刚评;实施人员激励;业务流程重组;变革管理

其实影响ERP系统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企业性质、文化风格、企业量级、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等,但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充分分析原因,有些我们不能改变或者短期内很难改变的因素就不应该考虑,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引进ERP系统前都会及时的对员工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因此笔者针对影响因素的性质进行了选取,最终选取了两个最容易改变和控制的因素作为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切入点,即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两项内容。

ERP系统在一个企业中是否能够生根发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提升主要看企业的项目管理,假如企业没有良好的项目管理经验是不行的,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感觉以往的工作模式被完全的打破了,进而失去对工作的信心,这时就需要及时的对这部分员工采取激励措施,一些员工认为ERP系统失败的原因就是企业不具备良好的管理经验,而业务流程的优化也是很主要的一点,让员工充分认识到ERP系统带来的好处,使员工从心理上喜欢使用ERP系统,并做到能够熟练的独立操作所需要的ERP系统功能,企业应该在运行ERP系统的同时做好业务流程的优化安排,有时甚至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科学的流程引入进ERP系统当中。

以上这些做法虽然不能直接使ERP系统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但是对ERP系统运行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长期存在的,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新变化对员工固有工作的影响,有些企业甚至成立了监督指导小组,从而尽快的融入角色,提高ERP系统使用的效果。

在变革管理业务流程并使其更加适应ERP系统的过程当中,对人员进行业绩激励考核与监督评价是能够影响管理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从而对ERP系统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必须要设置完善和详细的预期目标,这些目标的设定要尽量的详细到采购、物料、物流、库存、财务、人事、行政、生产等环节的每一个节点上,使员工更加的了解ERP系统对工作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在运行后能够很快的适应新的管理界面,目标应该主要包含时间目标和成本目标两个内容,也就是说要在每个节点设立在ERP系统运行后所应达到的节约时间、成本的目标,并对高ERP系统运行后各个节点按照目标进行考核,对于不达标的要及时的找出问题所在,找到拖延时间和增加成本的原因,定性定量的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对ERP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强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沟通,使员工对于ERP系统过程中的各项变化从心里上更加适应,对于企业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联系相关的专家学者,帮助解决问题,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高ERP系统的运行真正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使所有的变革都向着有力的方向进行,重分发挥高ERP系统的优势。

那些已经上马ERP系统的企业发现在引入ERP系统后的运营效率出现了下降,出现这种现象也不要惊慌,其实这种现象也属于正常现象,毕竟任何新鲜事物的引入都要有一个适应和熟练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磨合期”,再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任何管理方式的改变对企业的影响都会有一个滞后性,对于体量越大的企业这种滞后时间越长,对于体量小的企业这种滞后的时间会短一些。

此外,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影响到ERP系统的运行效果,财务状况优良的企业ERP系统的运行效果要优于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对员工实施业绩激励考核进而影响管理的效果也很明显,在企业引入ERP系统之初,每个员工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里压力,这是由于ERP系统的运行当中的很多环节都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关,譬如:采购、物流、收支结算等环节。

ERP系统出现之前,企业的管理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各种业务的开展和沟通都依靠人与人的协作完成,将员工的个人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其进行变革,尽快适应ERP系统的运行,前文也用了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对员工实施业绩激励考核的办法,各个部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部门利益,每个部门如何能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轻松,将麻烦尽量的推给其它部门成为很多企业员工的共同想法,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被分化,难以形成整体,当ERP系统出现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ERP系统使各个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使他们能够重拾信心,充分认识到ERP系统对于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业务的沟通和协作变得透明,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并且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了以往“跑腿”时间的浪费,为企业在这方面的持续改进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进而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整体性和高效化。

结束语:管理的改变是引入ERP系统后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直接致使企业各项业务的流程发生改变,很多性质相似的企业在实行ERP系统后的结果完全不同,就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差异引起的,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业务的各个流程改变之后对于ERP系统的影响上,而对于各个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很少关注,笔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对这个问题给与了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各个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影响管理变革,进而影响ERP系统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琳.ERP实施过程中企业信息标准化问题研究,知识促进生产,2015.8

[2]张晓刚.ERP实施模型架构及其绩效分析,山西大学学报,2015.6

[3]刘志刚.ERP环境下存货的内部控制要点,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6

[4]李济峰.ERP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现代化管理,2014.6

[5]李文国.ERP实施与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北京农业学院学报,2012.12

[6]李卫国.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财务与经济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