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王颖

徐州市中医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重症监护室病人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模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9例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睡眠障碍(SRSS)评分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vs),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人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策略;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

重症监护室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患者饱受疾病折磨的同时担忧临床治疗效果,可降低患者睡眠质量,使患者出现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入睡易醒等睡眠障碍症状。临床研究认为机体睡眠对个体各项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以及免疫功能的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9例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32岁至76岁,患者平均年龄在(68.6±1.5)岁,个体睡眠障碍持续时间最短为1天,个体睡眠障碍持续时间最长为4天,患者平均病程在(2.6±0.3)天。对照组39例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男20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38岁至79岁,患者平均年龄在(69.7±1.6)岁,个体睡眠障碍持续时间最短为1天,个体睡眠障碍持续时间最长为4天,患者平均病程在(2.8±0.5)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原发病临床治疗办法以及治疗流程,并采用心理暗示等形式对个体患者进行精神鼓励,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应对患者住院生活进行干预,嘱个体患者减少日间睡眠并进行阅读、看报等业余活动,尽量避免对个体使用安眠药物。

1.2.2实验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临床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改善环境:调整重症监护室温度、湿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夜间安排巡回护士,将呼吸机、报警铃音量调制最低,拉上窗帘,将重症监护室病房光线调暗,为患者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2)规范医疗行为:患者入院后医师应在白天对患者进行床边胸片、胸部穿刺等行为,给药以及吸痰处理应避免午间以及夜间进行,防止影响重症监护室个体患者睡眠。(3)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交谈,除向患者介绍原发病临床治疗措施,应对患者进行睡眠干预,向患者讲解规律作息对个体睡眠的影响,以及夜间睡眠充足对个体疾病康复的意义,帮助患者建立良好作息。对于肢体疼痛距离的患者适当采用局部按摩或者给予镇静药物镇痛的方式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对于咳嗽、咳痰患者,睡前给予翻背、吸痰治疗。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睡眠播放节奏和缓的音乐,从而帮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提高个体睡眠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障碍改善情况,采用睡眠障碍(SRSS)评分量表对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障碍变化情况。睡眠障碍(SRSS)评分量表满分5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睡眠障碍越严重[2]。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主要对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情况进行调查,满分21分,得分表示个体睡眠质量越差[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睡眠障碍改善情况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障碍(SRSS)评分量表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SRSS)评分量表得分降幅为29.9±2.3,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SRSS)评分量表得分降幅为18.8±0.5。

3讨论

睡眠障碍主要是指个体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难眠等症状,睡眠时人体正常生理需求之一,临床研究认为个体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正常成年人每天应保证8小时睡眠,高质量的睡眠对机体各脏器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白天人体各项脏腑处于高效运动中,夜间个体睡眠状态人体藏独可分泌大量激素以维持人体正常生存、发育[4]。若个体睡眠质量降低,睡眠时间减少可导致降低个体正常激素分泌,致使个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精神萎靡等症状。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易受到疾病病情、住院环境以及个体情绪思想的影响。一般而言重症监护室个体病情危重、临床治疗难度度大,病房内医疗器械多,患者若缺乏关心,担忧疾病治疗效果,可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极易出现睡眠障碍[5]。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循证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通过改善个体住院环境,针对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护理,疏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针对个体情况分别给予病因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本次实验显示给予集束化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SRSS)评分量表得分降幅以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得分降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于重症监护室睡眠障碍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向邱,徐素琴.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18(34):4321-4324.

[2]薛香香.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5,21(21):203-204.

[3]刘慧英,周小玲.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40-41.

[4]洪显钗,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6(8):950-953.

[5]田晓华,刘卫荣,袁玲等.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