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止血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立止血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王小杨

王小杨

(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目的观察立止血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开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立止血185例及其他止血药物207例的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立止血组术中出血量平均减少114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减少33mL,术后颅内血肿再手术次数均减少。结论立止血能较有效地减少神经外科开颅术的术中出血和术后创面再出血或渗血。

【关键词】立止血神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止血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42-01

1引言

神经外科手术出血一般较多,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将影响病情的恢复。立止血作为一种速效、高效、使用安全方便的酶性止血药比一般止血药具有更好的止血效能。为了比较立止血与一般止血药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回顾性的对照研究。

2资料和方法

2.1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1995年4月至1999年4月本院神经外科392例开颅手术患者的资料。年龄5~77岁,立止血组185例,对照组207例,两组间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2用药方法

术中头皮用1%普鲁卡因200ml加0.3mg肾上腺素局部浸润。全部病例采用气管内麻及显微镜下手术。立止血组开颅术前10~15min静脉注射立止血1克氏单位(KU),术后当天至第三天静脉注射立止血1KU,每日2次。对照组开颅术前肌注酚磺乙胺0.25g,术后当天至第三天每天静脉滴注卡巴克络3~4mg/kg或氨甲苯酸(PAMBA)5~8mg/kg或酚磺乙胺0.25~0.5g。全部病例术后硬膜外引流接袋并记量,本组无硬膜开放者,故可排除脑脊液对引流量的影响。收集颅脑手术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当天及术后第一、二天硬膜外管引流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差值,术后颅内血肿、再手术例数。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Excel7.0建立数据库,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forWindow7.5)统计。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分别用t检验及x2检验。

3结果

3.1两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比较

立止血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平均减少114mL,总引流量平均减少33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手术当天与次日硬膜外引流量、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详见表1。

表1立止血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输血、术后硬膜外引流、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3.2术后情况及不良反应

立止血组185例术后颅内血肿7例,对照组207例术后颅内血肿14例。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710,P>0.1)。立止血组出血再手术3例,对照组再手术8侧,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1.80,P>0.1)。立止血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讨伦

立止血又名血凝酶,是从巴西的矛头蝮蛇(Batrox)蛇毒中分离制成的具有止血作用的矛头蝮蛇巴曲酶(Batroxobin,fromB.Atrox)及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phospholipiddependingfactorXactivator,FXA)的冻干粉注射药[1,2]。

立止血静脉注射后5~10分钟起效,注射后20~30分钟作用最强,半衰期3~10小时,注射24小时后作用逐渐消失。有报道使用立止血后出血、凝血时间较术前缩短1/3,作用高峰期约缩短1/2,无凝血因子含量的改变[1]。

头皮、颅骨及脑组织血供丰富,开颅手术出血较一般手术多,其中特别是颅脑肿瘤,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渗血的机会增多。本资料立止血组术前10~15分钟静脉注射立止血1KU,使各类神经外科手术的术中出血比对照组平均减少114mL,术中输血亦减少。这是由于立止血促进手术创面处的损伤小血管凝血,减少创面渗血,保证术野清晰.提高了手术效率。国内有类似报道,认为立止血减少创面渗血效果好,符合脑外科手术的特殊要求。

颅脑手术后引流量多表示术后创面再出血或渗血量多。手术局部再出血将导致病情恶化及可能再次手术。本资料立止血组术后当天至第三天应用立止血1.0KU静脉注射,每日2次,术后总引流量较对照显著减少,说明立止血有效的使创面受损血管凝血,减少创面再出血及渗出,从而减少术后出血对脑组织的刺激压迫,避免再次手术,术后恢复更为顺利。

参考文献

[1]许树梧,李凡年.新型酶性止血剂——立止血.湖南医学,1997,14(1):42—43.

[2]莫伟楠.速效、高效、长效、安全、方便的止血药——立止血.中国药房,l997,7(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