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安全管理谭起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浅谈建筑安全管理谭起海

谭起海

谭起海西安市房地产经营一公司710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建筑行业在众多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龙头企业。随着建筑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建筑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当今时代讨论的热点话题。减少建筑企业事故的发生,加强建筑企业安全建设是现今建筑企业的首要解决任务。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系统的安全合理方法对当前建筑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缓解当前建筑安全形式。

关键词建筑安全方法对策安全管理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并且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安全问题。目前来看,建筑事故发生率已经跃居于我国职业伤害事故第二位,形势不容乐观。对于建筑行业,要想保持住现有形式并得到继续发展,就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现阶段,由于政府的监控管理,我国建筑业在安全管理问题上已经得到了改善,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虽然如此,但是由于建筑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变化性极强,因此建筑业安全管理问题依然是企业首抓要素之一,不能轻视。

1、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唯一投资者,企业仅仅是政府不同部门的所属单位。项目建设是由政府靠行政手段和搞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组织,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下,项目的设计、施工、生产由不同的单位各自分离管理,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的管理界限不清。

1、2工人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风险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在思想上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诚可贵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施工单位的安全培训情况来看,做的并不是很到位,有些施工单位甚至没有安全培训教育直接进行施工,致使工人的安全隐患意识不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由于工人的文化底蕴并不丰厚,工人自身的防护意识较差,并不是很清楚自我防护的重要性,有些工人在施工时都不注意佩戴安全帽等安全措施,提高了安全事故的风险。

1、3安全法规制度不健全

《建筑法》中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部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难以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等等。这些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都急需修订以适应当前建筑安全管理的需要。

1、4建筑安全政策法规落实不彻底

在检查施工企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中,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遵守建筑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法规实际上是名存实亡,对于施工单位没有任何约束作用,施工企业仍然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无视安全法规。同时,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到位,现场的监管差,施工要求达不到国家标准,造成一系列施工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对于制度的含义理解不透彻,遵守意识低,这也无法贯彻落实建筑安全法规,严格遵守制度。

1、5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适应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首先表现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建筑业,由于职业技能培训滞后,他们大都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其次,技术管理人员偏少。建筑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偏低,不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安全。并且,大多数建筑施工现场缺乏专职的安全人员。同时,还存在建筑业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缺乏建筑安全危险的预测和评估机制等。由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要继续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提高政府监管力度之外,还要针对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采取更有力的改革措施。

2、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要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就要求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仅要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也要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依法监管工作。为了不加大有关责任部门的工作量而降低效率,各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各地建立分管小组。当然,这些人员首先要通过专业的业务素质培训,将原本分散的管理状态进行统一管理。

2、2建立健全风险保障体系

建立风险保障体系对于建筑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风险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改进,也可以完善社会保障系统,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建立风险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可以为工作人员申请任何相关保险,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使其能够尽心尽力的为企业服务。同时,风险保障体系的建立通过其监督机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3修订、完善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业的特点和安全生产的实际,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增加有关安全生产的内容,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体地位及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定位,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办法、建筑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经济赔付标准等。

2、4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监控体系

建筑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下达安全预警书,同时每个项目要根据企业下达的安全预警书进行具体化,做到终点管理,安全防护,采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监控预警可以有效地抑制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2、5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想要有效改善建筑安全管理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变。安全监管团队人员的配置,不单单要选择技术过硬的人员,更要选择安全意识强烈和作风优良的人员,这样安全监管机构才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能够提高建筑安全管理力度。与此同时,在施工前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主要是对农民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农民工真正意义上理解安全生产的含义。

2、6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

发展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要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开放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公开化。施工安全信息资源是施工安全的重要生产力,要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给予记载建档和公布,确保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和惩治不良行为,遏制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管理问题,它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各个生产过程,所以应将建筑安全管理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有计划、有效率的进行管理控制,使得建筑业真正的实现低风险、少事故的目标,完善建筑企业的管理系统,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土本锋,殷红.对建筑安全管理方向的几点认识[[J].建筑丁程.2008:256

【2】黄常坚.论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措施[[J].四川建材,2008,(1):261.

【3】李瑞明.我国建筑安全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