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医学结合之路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医学结合之路的影响

柳明王振常

柳明1王振常2

(1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0452-01

【摘要】中西方医学来源于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两者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而互相学习进步,我们如何走好中、西医结合之路,本文就此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中西医结合

【Abstract】fromtwodifferentculturesystem,bothwouldhaveisinteractionandmutualtolerance,andlearnfromeachotherprogress,wehowtowalkroadofthecombinationbetween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hepaperontheauthorexpoundedsomepointsofview.

【Keywords】Chineseandwesternculture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先有文化土壤,而后有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土壤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所以不同的文化对各类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在这里就简要的谈一下东西方文化对中、西医学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好,中、西方医学结合之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也就是说了解了道教也就是从根源上把握了中国的本质和根源。而中医学是古老的中国人在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渐发展和产生的,中国人常讲:“中国古代是巫医不分”。也就是说中医来源于巫术。我个人认为:“中医属于哲学范畴,在我学习中医之前,我认为中医是用理论看病,学习中医后认为,中医是在理论指导下,采用方药治病”。我觉得中医一些的理论体系来源于道家的重阳学说,我们知道道家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吕洞宾,道家北五祖之一,又称为吕纯阳,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道家比较重视人体的阳气,也就是阳主阴从,没有阳气的推动和蒸腾作用,人体内的阴性物质也不能产生就如青藏高原的冰川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成雪水,流成长江、黄河一样。但是我们道家有消极的一面就是传播差,有点自顾自的感觉,不讲究普传。因此传播面积窄,同理中医药,西方一些国家还是不能接受。

我认为:“西方文化的根柢在基督教”。整个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而存在,那时哲学处在神学奴婢的地位。那时的经院哲学就是在为基督教会服务。整个西方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虽然说西方医学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生化的基础之上,属于工程学的范畴,但是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却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比较大。例如圣经里曾经讲:“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可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信的和不信的有什么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同呢?”我觉得西方思想很难接受不同的事物,不能中庸的对待事物,不能去求大同存小异。同理西方医学一进入中国的国门开始就在否定中医,认为是中医是迷信的东西,一些学习西医学的人直到今天还在闭着眼睛高喊中医是伪科学、取缔中医。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无知者,则无畏”。西方产生的事物就有基督教的一些特点,圣经有句话讲的好:“圣灵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必得到能力,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立亚,直到地基,做我主的见证。”基督教讲究传播,世界上六十几亿人有三分之一信奉基督教,而西医学也一样,讲究传播、讲究宣传,全世界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主体的医学体系。

我们中医前辈则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西医呢?抵制者有之,漠然对处之者有之,而提倡中西医结合者也大有人在,这种观念也符合了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观点:“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异。”佛教从印度传入、基督教从西方传入中国之初,没有被消灭而是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和传播,佛教甚至成为中国古代三大主体文化之一,这不能不说与中国文化的巨大的包容力是分不开的。

我们如何走好中西医结合之路呢?从前人的经验来看有两种方式可以供大家参考:一、我国最早中西医结合之路的名中医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也是我心目中伟大的名医之首,在他的著作中就谈到了一些西药的用法,有些甚至用中医的方式来阐述,这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思路。邓家刚教授、唐乾利教授也算是这一思想的继承者,在他们的著作《化学中药》里,用中医的理论解释了西药的用法,也算是中西医结合之路的一个里程碑。二、我国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生前,就主张把西方医学的诊断方式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可以更好的去辨病性、辨病势,可以更好的辨别出患者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病变。学习中医之初我也有这种想法,我发现有时用中医的脉诊,我可以诊出心脏有病,但是有时却难以区分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病变。西医的高科技诊断等于把中医师的手延长了呀!广西名中医植兰英教授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也是以这种思想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她在诊断上以西医的X光片等作为参考,治疗上则完全采用中医的方法,这可以说是施今墨老先生中、西医结合思想的继承和延续。三、就是建立中医自己的评价体系,而不是采用西方医学循证医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中医,因为中西方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原理以及用药在根本上是不同的。

我觉得不管中、西医结合之路如何走。我们中医学子都不要成为传统中医的掘墓人,不能让中医西医化把我们自己国家的医学送进坟墓。中西医结合,在于有机的结合,中医还是中医,西医还是西医,而不是用彼此的思想胡乱指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