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治疗效果观察

李博

李博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万州404100)

【摘要】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患者均31例,对照组均行传统开放瘘管切割挂线术,观察组均行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与对照组患者的80.6%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经括约肌型肛瘘;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中图分类号】R16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99-02

我院为进一步研究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最佳手术方法,特选取6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2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患者均符合经括约肌型肛瘘的诊断标准[1],经指诊与肛门镜检查确诊。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8例和13例,年龄(38.2±4.6)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19例和12例,年龄(37.9±4.2)岁。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者、妊娠期者以及精神疾病者等,术前,经临床咨询,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可对比。

1.2方法

观察组(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腰硬复合麻醉,取俯卧位,通过探针、双氧水溶液对内口进行详细探查,明确并标记瘘管具体位置。于括约肌间沟位置做切口(2cm),从内、外括约肌间分离肌间瘘管,采用直角钳挑出括约肌瘘管。利用微乔线接近内括约肌端瘘管并结扎,于外口灌注双氧水,验证瘘管结扎程度,若内口无双氧水溢出,则结扎完全。同时,在结扎外括约肌端瘘管时,于结扎线中间切断瘘管,持续灌注双氧水,验证其是否结扎完整。利用刮匙将残留瘘管壁炎性组织刮除,敞开外口引流,缝合肛缘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瘘管切割挂线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等)以及患者并发症情况等。

1.4疗效判定

显效:术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手术切口愈合。有效:术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显著改善,手术切口未愈合。无效:术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手术切口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分析

记录所有研究数据,均利用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通过t和卡方检验,P<0.05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中显效、有效与无效分别为25例、5例和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中显效、有效与无效分别为16例、9例和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2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7±3.6)d,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为(22.7±4.2)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8±3.5)d,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为(36.9±5.5)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中出现1例切口疼痛和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中出现3例切口疼痛,2例尿潴留和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9.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经括约肌型肛瘘是临床肛肠科常见病,是肛瘘的一种类型,患者发病率约占25%,多由坐骨直肠窝脓肿所致,可为高位或低位肛瘘,患者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多开口于肛周皮肤上[2],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肛瘘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血性、脓性、黏液性分泌物,刺激肛周,导致肛门部产生潮湿和瘙痒感,或形成湿疹,当患者外口愈合,瘘管中形成脓肿,则可感到明显疼痛,或伴有乏力、发热和寒战等感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现阶段,临床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多采用手术疗法,目前各大医院中应用较多的手术方法为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该疗法是临床治疗低位肛瘘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术中无需剔除瘘管内、外口,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术后切口愈合较快,患者并发症较少,预后较好,手术效果显著。我院为进一步研究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62例患者分别给予其不同手术方法展开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多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传统开放瘘管切割挂线术)(P<0.05),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于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武文静,杨关根,杜忠举等.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12):1194-1197.

[2]崔金杰,王振军,郑毅等.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2):123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