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老年科患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王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舒适护理在老年科患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王园

王园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科患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总分为(92.17±11.94)远远高于对照组(81.74±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48/50)远远高于对照组76.00%(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科住院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科;舒适护理;满意度;舒适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老年病患者占总住院患者的比例不断升高,老年科患者的护理问题成为了医院的重要管理内容。老年科住院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再加上护理不到位,其心理与生理需求得不到较好的满足,患者容易处于绝望、消极的心理状态。本文对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实施了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在66-9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80.3±6.6)岁,有19例脑血管病及后遗症患者、15例冠心病患者、10例肺心病患者、7例糖尿病;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在64-94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81.2±6.8)岁,有21例脑血管病及后遗症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10例肺心病患者、6例糖尿病。两组患者进行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内容为:①生理舒适护理,包括疾病的不适、环境的而温度湿度以及光线等。老年患者的集体调节能力较低,在护理中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生理需求,室内控制在22-28℃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范围内,定时通风,病房的布置选用柔和的光纤,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1]。②心理舒适护理,老年科住院患者的适应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耐心的介绍疾病的治疗过程,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不断给予患者支持与鼓励[2]。③社会舒适护理,是基于社会层面的护理服务,包括家庭、人际关系、职业等,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接触,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实现社会层面上的舒适,消除孤独感,同时要让家人多关心和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慰藉,减轻患者面临的社会压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3]。

1.3评价标准

①应用舒适状况量表(GCQ)[4]来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四个层面,每项分值为0-30分,总分为120分,分值越高,说明舒适度越优。②使用本院自拟的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4]。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舒适度评分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老年科住院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

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总分为(92.17±11.94)远远高于对照组(81.74±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分)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00%(38/50)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48/5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萧丰富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个性化的、整体性的护理模式[5]。老年科住院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精心的舒适护理。舒适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优质的住院环境,提升患者的安全感与舒适感,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关爱,最大化的满足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促进健康及疾病的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观察组总分为(92.17±11.94)远远高于对照组(81.74±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是明显较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模式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促进了医患和谐,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护理模式的服务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亲切感,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鼓励,减轻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有利于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同时,帮助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网络,鼓励患者多与病友交流,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实现社会层面上的舒适。

综上所述,对老年科住院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施晓红.舒适护理在老年科患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5):2731-2732.

[2]《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第9卷总目次索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6):8965-9074.

[3]冼惠红.提高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舒适度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3):166-168.

[4]施新艳.浅谈舒适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5):1685-1686.

[5]屈海宏.基于CGA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D].河北联合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