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

丁连云

(牡丹江市中心血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数据统计研究对象为本血站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24例无偿献血者,依据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平均分为两组,将愿意再次献血作为参照组,将不愿意再次献血作为实验组,统计比较两组无偿献血者各项指标(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接受教育时间、服务质量、反馈物品、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无偿献血者服务质量、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接受教育时间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存在显著对比差异。但是两组在年龄、献血等待时间、反馈物品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不形成。结论:无偿献血者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存在很多影响因素,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干预措施,进而提升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近年来国内无偿献血事业得到显著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需要用血,促使血站压力不断增加[1],血站为了保障日常工作需要提供安全且充足的血液。现报道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24例无偿献血者分析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血站纳入的24例无偿献血者,其中女性11例,男性13例,最大年龄52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数值为(35.21±5.21)岁。

1.2方法

以问卷调查形式研究比较不愿意再次献血与愿意再次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基础信息资料,观察验证两组无偿献血者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接受教育时间、服务质量、反馈物品、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研究包含的24例无偿献血者所有数据资料均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两组无偿献血者服务质量、反馈物品、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检验,对两组无偿献血者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接受教育时间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存在显著对比差异。

2结果

2.1比较验证参照组与实验组无偿献血者服务质量、反馈物品、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

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无偿献血者服务质量、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存在显著对比差异。但是两组在反馈物品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不形成。

表1参照组与实验组无偿献血者服务质量、反馈物品、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对比

2.2比较验证参照组与实验组无偿献血者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接受教育时间

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无偿献血者接受教育时间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存在显著对比差异。但是两组在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不形成。

表2参照组与实验组无偿献血者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接受教育时间对比

3讨论

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一种崇高行为,属于国内血液事业发展的重点,献血不仅有益于自身健康,也有利于他人。虽然人们群众不断提升献血意识,但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初次献血大部分都是因单位或者社会压力导致的,献血中人员经常紧张,所以,不愿意进行再次献血,且献血人员缺少相关知识,不了解献血的意义,认为会传播疾病,损害身体健康,导致不愿意继续献血。医护人员护理情况会对献血人员心理造成极大影响,工作人员不能始终友善、热情的对待献血人员,且不少操作人员反复穿刺、水平低,不仅提升献血人员痛苦,也导致献血人员不愿意再次献血。不少人员因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觉得献血会破坏身体,形成严重抵触情绪,不能有效建立献血长效机制。

在物资方面献血人员并没有特殊需求,所以,个人体验在献血中十分重要。采血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献血人员心理需求,采取积极沟通、微笑对话、专业指导等方式,建设优质、良好的采血环境,让献血人员充分体验到尊重,提升再次献血率[2]。采血人员需要切实做好指导工作,热情、主动的与献血人员进行沟通,应用经验丰富采血人员给予献血人员正确指导与护理,给予其系统宣传教育,提升献血人员信念,注重献血人员实际需求。血站需要采取全新的宣传方式与丰富宣传渠道,同时与自身情况结合之后制定合理的宣传措施。例如广播、网站、视频以及宣传手册,促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掌握无偿献血的法律法规以及意义[3]。血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定期组织采血人员进行培训,健全知识体系,掌握先进技术,改变服务态度,与献血人员及时沟通,缓解献血人员紧张感与陌生感。血站也可以适当为献血人员发放纪念品,鼓励献血人员再次献血[4]。

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无偿献血者服务质量50%、献血知识掌握66.67%、初次献血83.33%、接受教育时间(9.21±1.32)年对比参照组服务质量9.33%、献血知识掌握16.67%、初次献血27.24%、接受教育时间(11.21±2.21)年,具有统计学显著对比差异存在。在何丹丹[5]研究中依据是否愿意再次献血范围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为不愿意再次献血,对照组为愿意再次献血,观察组无偿献血者服务质量27.62%、献血知识掌握46.67%、初次献血85.71%、接受教育时间(9.16±1.23)年与对照组服务质量10.45%、献血知识掌握24.09%、初次献血59.09%、接受教育时间(11.78±1.49)年,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合以上结论,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中存在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需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以便于提升无偿献血者的素质与认知度。

参考文献:

[1]程丽娜.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因素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5):811-814.

[2]詹伟波.献血后皮下瘀血对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9):163-164.

[3]汪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245-245.

[4]王晶.无偿献血者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5(16):292-293.

[5]何丹丹.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7(25):84-85.